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家教
父亲教育我与人为善、敬业乐群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19-05-23  浏览:1502 次    字体大小 :

《颍州晚报》2019年5月23日“我的家风家训”栏目报道

 

讲述人:张乐群,73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秘书长

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父亲

好的家风是代代相传下来的,这方面我要感谢父亲张化民,他的为人处世、道德品格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父亲是一名教师,曾在阜阳一初中(阜阳三中前身)、阜阳一中任教,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他一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乐于助人,受到同事的称赞和学生的尊敬。

1954年7月,阜阳连降暴雨,城周围一片汪洋。当时父亲在阜阳一初中带初三毕业班,很多学生留校复习准备升学考试。有个叫戎玉祥的学生,家住阜南柴集,既回不了家,家里也送不来伙食费,面临断炊。父亲知道后,就把戎玉祥带到我家吃饭。

那一年我8岁,家住附小附近两间草房里,家里有我兄弟4人,加上父母和奶奶,一共7口人,平时就难以吃饱。吃饭时,父亲给我们兄弟盛的是大半碗饭,给戎玉祥盛得却是满满的,并对他说:“吃不饱,复习不好,影响考学。”就这样,他留戎玉祥在家吃了十多天。

后来戎玉祥考上凤阳农校,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为了感恩、怀念我的父亲,他写了一篇《难忘关怀》的文章,登在2000年2月24日的《中国教育报》上。

1969年,父亲一个家住临泉老集的亲戚,把女儿送到阜阳上学,没有地方住。那时我家人口多、地方小,本身就住得很挤,父亲就在堂屋里腾出地方,支一张小床给她睡。她在我家住了两年多,直到高中毕业。

传承父母教诲,形成自己的家训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几个学习都很用功,为人处世以善为本。后来我也成了一名老师,常用父亲对待学生的方式,关心、帮助我的学生。

我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当馆长兼教课期间,有个叫柳宗斌的学生,经常到图书馆自休室看书。经了解,原来他很爱学习,想考本科。我就把自休室的钥匙借给他,方便他学习。那年暑假,柳宗斌找到我说想去南方打工,但没有路费。我就借了500元钱给他,老伴埋怨说:“万一他不还咋办?”我说,我相信他会还的。他要是不还,我就不要了。

后来他不仅还了我的钱,还考上了本科学校。毕业后,他创办了一家公司。今年过年期间,他还专门来看我。

有了父母的良好教育,加上多年来我对中华优秀传统家学文化的学习、研究,我形成了自己的家训:正心、修身、敬业、乐群。

“正心、修身”出自《大学》,正心即思想和心态要正,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修身即修德,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敬业、乐群”出自《学记》,敬业就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乐群就是乐于合群、利群、为群,与他人友好融洽地相处。

我的乳名叫“敬业”,学名叫“乐群”,很感谢父亲给我取的这两个名字,既是名字也是家训,寄托了父亲对我的希望与教诲。

我把父母对我的教诲、我自己的家训用在培养、教育两个孩子身上,目前他们均事业有成,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还把我的家教经验写成一本书《“一半的教育”在家庭》,被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推荐为“家庭教育指导读物”。

颍州晚报记者 刘培军(原载《颍州晚报》2019年5月23日第六版)

1558582383398861.jpg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