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跟着他们,我走了好远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4-11-17  浏览:71 次    字体大小 :

微信图片_20241117184357.jpg


  一生,你能走多远,在于你与谁同行。对这句话,我的体会极为深刻。
  1991年,《中学生写作报》创办之初,参与者不到10人,我是之一,另外还有我的两个同学,其余的都是高校教授。
  刘启坤是我的同学,是《中学生写作报》最初发起人,没有之一。但《中学生写作报》创办后,渐趋红火的时候,他却毅然地走了。刘启坤是一个不安分、干大事业的人,三两年不弄出一点新鲜来,他就会很痛苦。也许在他看来,《中学生写作报》的平台太小了,他要去奔更广阔的前程。
  由于种种因缘,我的另外一个同学,在刘启坤走后不久,也离开了《中学生写作报》。有人走,就要有人来,何况《中学生写作报》越办越红火呢?《中学生写作报》发行最红火的时候,多达近100万份,人手需要的更多。而新进来的人,基本都来自高校。特别是编辑部,所有编辑,就只有我一人不是高校教授。我以一个中学教师的身份,始终待在《中学生写作报》编辑部里。
  一待就是10年,直至《中学生写作报》停刊。在这10年里,我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大部分都交给了《中学生写作报》,我一直混在高校教授的人群里。这些教授都是中文专业的,好多都还是我上大学时的授课老师。
  开会与他们在一起。业务会、行政会、研讨会等等,一个星期里,不出意外,都要开一次会。会上,我基本上就是一个听众,他们都是高校教授,哪有我发言的份儿?
  私人会晤与他们在一起。都是编辑,业务往来就特别多。今天你到我家来,商谈稿件修改问题;明天我到你家去,看看下一期的主题该怎样定夺。彼此走动非常频繁。
  聚餐与他们在一起。别管挣钱不挣钱,先混一个肚子圆。在《中学生写作报》的那段时间里,聚餐特别多。谁有兴致了,跟主编打声招呼,主编一召唤,就一起聚餐了。大家聚在一起,目的不在吃饭,而是在乎一起海阔天空地侃大山,扯闲篇。扯闲篇的内容大多数情况下都与普通人不一样,内容都比较高端、深刻、新鲜,让我大开眼界。那时的我像一块海绵,急不可耐地吸收着其中的营养。

微信图片_20241117184404.jpg


  多年的交往,大家就成了朋友和亲人,说起话来,就没有什么芥蒂,特别家常。
  一次与刘宏老师叙话,他说:“别光听他们说你的文章这不是、那不是,其实,你的文章最大的亮点是观点新颖且深刻,就这一优点,便足以遮蔽掉其他方面的不足。好好写,一定会成正果的!”这话是多么亲切而家常啊!我也因此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在张颍东老师提醒、鞭策、督促之下,我在很多杂志发表了很多文章。之后的一天,张老师对我说:“你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其中学理素养差一些。你需要去进修,学习理论,增加学理素养,让文章更上层次,会发表更多。”张老师的一番话,对我,如醍醐灌顶,我决定找机会去进修。
  说来也巧,张老师提醒我后不久,地区教育局就让我去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进修。这一次的进修,打个比方,我就像一棵干涸土地里的禾苗,亟待雨露的滋润,恰恰和风细雨来了,我大口大口地吸收着天上掉下来的阳光和雨露,我的理论和学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进修的一年里,我一口气写了23篇论文,后来大多数都发表了。结业论文交给指导老师的时候,老师看过的第二天,就直接告诉我:“拿去发表吧,投高端一点的刊物。”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上。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教学与教研上,我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果不是在《中学生写作报》的10年里,朝夕与一群大学教授在一起,是断然不行的。

  所以,“一生,你能走多远,在于你与谁同行”这句话,是人生真理,不信不行!


来源:文汉文化

版权声明:以上文稿,贵在分享。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