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孩子的厌学情.. | [12-21] | |
临泉三中举办“携手共.. | [12-20] | |
人民日报:再厉害的教.. | [12-19] | |
临泉县关工委在迎仙路.. | [12-17] | |
关于第二届“好家风伴.. | [12-16] | |
颍泉区2024年“中.. | [12-13] | |
人民日报:务必教会孩.. | [12-13] | |
教育就是,忍住,不插.. | [12-11]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家教 |
《三字经》里的教育思想 | 互动留言 |
发布时间:2018-05-08 浏览:1881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读恩师罗文博《三字经解说》有感 阜阳市关工委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群 我在阜阳师范学院读中文系时,罗文博老师教我古典文学。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启发诱导,教学认真,态度和蔼,教书育人,语言精练,治学严谨,刺世疾邪,以古喻今,概括的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言辞精准、排比押韵,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罗老师退休后,老有所研,编著不断,在80岁高龄时出版力作《三字经解说》(下简称《解说》,黄山书社2005年8月出版发行,2006年3月第2次印刷,这次是第三次印刷。),并自费出版。出版社给的几百本书全部赠送亲朋好友和弟子,我有幸获赠一本。《解说》颇有新意,读后感悟良多。《解说》重印之时,写此文以谢师恩。 《三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国学、政治学、教育学、德育学、伦理学、学习学、数学、农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它视为知识性的儿童“启蒙读物”,儿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历史知识、国学知识、文学常识、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其重要性、普及性位居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之首。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能背出几句,现在幼儿园的儿童几乎都会背诵,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罗老师一生坎坷,阅历丰富,又是教授古典文学的教育工作者,因而国学功底深厚,教育思想深刻。其《解说》引经据典,除对前人的注解“考其不当之意,不明之文,予以疏解、评议”外,他对《三字经》中关于“五经四书”等国学经典的解说较前人精准得多,详实得多;对《三字经》蕴含的教育思想阐释得比前人深刻得多,且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大大地丰富了《三字经》里的教育思想。《解说》不仅详实地介绍了五经四书等许多国学经典的作者生平业绩与内容,大量地引用了这些国学经典中的名言佳句来解说《三字经》,还介绍了很多不为人知或知之不详的典故、教育故事、格言、诗词,增=强了书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如果说儿童少年时期主要是学知识,宜把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当做知识启蒙读物来读的话,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应视《解说》为一本教育学、学习学、德育学、行为学来研习,深刻理解其中的教育思想,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为此,我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粗略地梳理了其中的教育思想,并略加点评,一方面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以提高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思想素养;另一方面向老师和家长推介《解说》,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字经解说》不仅是一本弘扬中华文化的传世国学经典,也是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必读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三字经》从人性论开始切入教育问题,阐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抓住了教育的根本问题。《解说》引用了国学经典《论语·阳货》、《孟子·告子上》、韩愈的《原性》、司马光的《善恶混变》、秦观的《以德分人 谓之圣论》中关于人性的讨论(详见第一章),使我们对人性论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是超越前人注解的新颖之处。 人性论是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其有深刻地把握。孟子倡“性善论”,孔子主“性近论”,荀子持“性恶论”,告子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赋予人的本质叫做性,依顺人的本性而形成的各种规范叫做道,修明各种规范的措施叫做教。教育人必先了解人性,对每个人的个性了如指掌,顺乎其性质、性别、性情而因材施教才能成功。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即有善性,又有恶(兽)性,如好逸恶劳、贪生怕死、贪心不足、好好色、恶恶嗅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只学文化科学知识,挣大钱,做大官,吃喝玩乐,而是引导人们修身养性,扬善抑恶,改恶从善。在物欲横流、恶性膨胀的社会里,学习、研究人性论,引导人们扬善性,抑恶性,复归人的本性是非常重要的。 《解说》不仅把“习”解释为学习,“习者,学也”,又解释为“习惯”,“即人对于某一种事物不断地学习、模仿,结果便成为一种习惯。”这种解释使人们深化了对“习”的理解。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学习知识重要。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 “教之道,贵以专。” “道”是指原则、规律或方法。万事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变化之道,掌握了育人之道,才能育人成功。《解说》引用了荀子的《劝学》、《孟子·告子上》以及徐特立《给湖南省幼儿师范学校的一封信》中的话(详见第二章),谆谆告诫人们:“当学生的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当老师的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专心致志地工作。”不学习教育的专业知识,不能持之以恒的专心育人,可能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会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说》理论联系实际地说:“孟母教育儿子成才,一是注意环境的影响,二是注重感情的激励,潜移默化,自然形成。如单单采用重责加体罚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孟母不仅知道教育的作用,还懂得教育的艺术方法。”中国的母亲要向孟母学习。 环境在教育中起决定作用。我们不仅重身教、重言教,还要重境教(环境教育),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自由的、和谐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环境,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孟子逃学,孟母不是只用言教的方式批评、指责孟子,而是以“断机杼”的行为来启发诱导、激励孟子明白学习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把启发诱导和言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是儒家的优良教育传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说》详细地介绍了窦燕山扬善抑恶及成功地教五子成才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成长规律,并引用《左传》石碏谏卫庄公和晋葛洪在《抱朴子·崇教》里的话(详见第四章),把“义方”解说为:“人的言行能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纠正了“有的书把‘有义方’说成为良好的方法”的不妥说法,并谆谆告诫人们:“长者教育晚辈,重要的不单是去选择什么好的方法,而是去邪去伪,求义求方,施行德育,以身作则。”这种解说有助于家长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有利于解决一些家长只重视教育方法,不重视“以身作则,施行德育”的问题。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说》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告诫家长和老师:做父母的不能只养不教,只顾打工挣钱,把儿女交给老人,或送到学校不管了,这是过错,是失职。如果“只知养育,对子女吃穿花费有求必应,食必美味,衣必锦绣,甚至超过寻常的生活水平,达到溺爱的程度,将会使子女追求生活的享受,而失去求知上进的理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不单是养育,更应该是教育。”“遵行的教育思想与使用的教育方法,其关键在一个‘严’字。”因为严师出高徒,溺爱出逆子。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了让儿童、少年明白上面这几句话所说的学生的职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义”的含义,《解说》引用了宋代大儒程颐的话,朱熹《劝学》的话,《荆湘近事》中“酒囊饭袋”的故事,南宋进士余良弼的《教子》诗,《左传》、《汉书·公孙弘传》对“义”的解释;《说苑》里鲁国一逃难妇人从公义而废私义的义行使齐军罢军的故事,以及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名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绿,阶前梧叶已秋声”等。 引文互注是教学古典文学的常用方法,也是罗老师《三字经解说》的特点之一。《解说》大量地引用了许多古今名人励志、勤学、修德的名言、名诗、名联、谚语、俗语、故事以及《弟子规》中的话来解说《三字经》里的教育思想。比如,在解说“信”时,《解说》除了引用《论语》“民无信不立”等名言,还引用了国学经典《史记·季布列传》中的“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引用俗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引用《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一段话,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有助于我们树立和践行“诚信”美德。这种解说非一般的教育学者所能为也。家长、老师和少年儿童共同阅读《解说》,既能丰富知识,又能加深、促进对《三字经》的理解和应用。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家长要教小孩子学会亲师交友,习行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解说》引用了《弟子规》中的话,使“亲师友,习礼仪”具体化,使儿童少年可操作,可谓用心良苦。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 《解说》详细地介绍的黄香和孔融的生平业绩及黄香孝亲、孔融让兄的故事,引用朱熹释孝悌的话:“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孔庙中孔子神位两旁的对联:“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告诫老师和家长:儿童、少年的启蒙教育,一定要“道德为先,求知为次。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解说》把“首孝悌,次见闻”解说为“道德为先,求知为次”的教育思想非常重要。《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教育是从孝亲开始的。现在学校的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教育一定要“首孝悌,次见闻”。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说》引用了许多国学经典里的话,对“仁、义、礼、智、信”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告诫我们:“万万不可以把仁、义、礼、智、信当作封建社会的余毒而全盘否定,而应该批判地继承,‘择善而从之’,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民族美德浩然长存。”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六谷”是人们是主要食物,“六畜”是中国农家庭院田园中常常见的家畜家禽,字面上并无教育意义。但《解说》引用了唐李绅的《悯农》诗和《朱子家训》里的联语,引用了王维的《渭川田家》、杜甫的《羌村三首》、顾况的《过山农家》、萨都剌《早发黄河即事》、高望的《牧牛词》、查慎行的《农家四月词》等诗词,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歌颂了人与六畜相依为命、亲密生活的伙伴关系,教育儿童少年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感恩劳动人民,从小要有“仁爱之心”,加倍地爱护这些动物,丰富了《三字经》的教育思想,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更具现实意义。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这些字面上看不出含有教育思想的话,《解说》旁征博引,解说出丰富的德育和心理(情感)教育思想:“七情人人皆有,有君子的七情,也有小人的七情。君子的七情根植于礼义廉耻,小人的七情发源于奸盗邪淫。”《解说》大量引用了名人诗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沈园》、杜荀鹤的《山中寡妇》、杜牧的《山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赞颂了君子的七情;联系实际,用尖锐而又精练、铺陈排比的语言,批判、讥讽了当前众多的小人之七情,并要求人们重视情感教育:“人生在世,应该有所爱,有所恨。爱仁人志士,恨贪官污吏。爱国爱乡爱民爱众,恨奸恨盗恨邪恨淫。对于儿童、少年应教育他们培养这种感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说》详细地介绍有关“八音”的一些常识,引用许多名句阐述了音乐的重要作用:可以壮军威:“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可以迎淑女,成家室:“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可以宴宾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可以表情志:“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可用于各种典礼上的演奏。 《解说》还引用了孔子“成于乐”、“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的话,强调了音乐的教化作用:“不只是撞钟打鼓,求得悦耳的快乐,而是能涵养性情,化育人格,移风易俗,净化社会”,要求“儿童、少年学习音乐,培养真善美的性情”。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说》详细地介绍了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论语》的书名、《论语》的成书、《论语》的版本、《论语》的主要内容以及孔子的生平,引用了许多孔子的“善言”,如“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过则勿惮改”等,意在要求为政者、为师者、为学者、为人者为人友善,行善言,做善事。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伟大的民本主义者。他创立的儒学是为人之学,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以成为仁人、贤人或君子;儒学是为官之学,教育官员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为官清廉,为民服务。儒学是为师之学,孔子是“万世师表”,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非常丰富,当老师的、为父母的,一定要学思习行他的教育思想,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师和父母;儒学是为学之学,《论语》中有丰富的学习思想,对我们搞好学习永远具有指导作用。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永远具有超前性,我信之也。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大革文化命”(侯宝林语)的“批林批孔”,都没有批到斗臭孔子,现在又出现的“儒学热”就是最好的证明。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这一大段话提到的国学经典有《孟子》《中庸》《大学》《孝经》《易经》《书经》《周礼》《礼记》《诗经》《公羊传》《左转》《荀子》《老子》《庄子》等书,《解说》言简意赅地解说了这些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成书概况、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作者的生平业绩和思想观点,并进行了精当地点评,论述了这些经典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引用并解说了其中的许多名言佳句,普及了国学知识,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从而产生敬我古圣先贤、爱我中华文化的思想情感,既有知识性、文学性,又有思想性、教育性。因此,说《解说》是“传世国学经典”是不为过的。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孝经》《易经》《礼记·学记》《荀子》《老子》等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德育思想、学习思想、伦理学思想非常丰富,大中小学的语文教材、思想品德课教材和课外阅读教材中多有选编,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建议老师和家长在阅读《解说》的同时,和孩子一起选读原著,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儿童时记忆力强,理解力差,背会的《三字经》后来大多都忘记了。因此,老师、家长应该在孩子理解力较强的初、高中阶段,指导孩子阅读《解说》,或者和孩子一起阅读《解说》和原著,既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又加深了对《三字经》的理解。实践证明:背会而不理解的知识,不仅容易忘记,且没有多少用处。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这几句话里学习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是告诉人们学习求知的方法。《解说》引用了《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王夫之《四书训义》“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的话,阐释了学思结合的学习思想;引用《论语》“学而时习之”和《朱舜水集》中“学者用功,须是渐进而不已。日计不足,岁计则有余。若一曝十寒,进锐退速,皆非学也”的话,告诫学子:“学习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解说》运用古文互解的方法,用《三字经》的话解说《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里关于学习过程思想:“通古今”就是博学之,“心而惟”就是审问之,慎思之、“考实录”就是明辨之,“朝夕于斯”就是笃行之,使人们更易于理解和运用。 “昔仲尼,师项橐。赵中令,读鲁论。彼蒲编,削竹简。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说》详细地讲述、恰当地点评了这一段话里讲的孔子虚心好学、赵普老学《论语》不厌、路温舒以蒲代书学业有成、公孙弘削竹抄书苦学成才、孙敬“头悬梁”日夜苦读、苏秦“锥刺股”自奋读书、车胤囊萤照书夜读、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挂角读书、苏洵27岁始发愤读书、梁灏82岁考中状元、蔡文姬、谢道韫等名人勤学、好学、苦学成人、成才、成名、成功的故事,启发、激励、告诫儿童少年应好学、勤学、“学而不厌”;应“在‘立志’上下功夫,不能虚度光阴”;应“有志、有为、有理想”,“及早想到发愤读书”;应学习他们“战胜贫困、刻苦求学的精神,”应像“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那样,“学知识,学本领,成为对社会有用、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社会的大事”,以“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故事具有榜样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寓教育于故事之中,利用故事中的榜样,引导、激励孩子刻苦勤学是中国的优良教育传统。儿童喜欢听故事。儿童时期,大人经常和儿童一起阅读、讲述名人刻苦读书成才的故事,比打骂、逼迫孩子读书学习的效果好。老师、家长要肯花时间和功夫,在幼儿期每天给孩子读故事、讲故事听;在孩子识字以后,可引导孩子自读故事、讲故事;在孩子会写作文以后,可鼓励孩子编写、改写故事。只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解说》考证了这句话来源,引用唐代诗人罗隐“家财不为子孙谋”的诗和林则徐“子孙若肖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若不肖,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的名言,告诫“做父亲的不是以留下许多财物给儿子为重要,重要的是经常教导他去读经书。” 《解说》讲述了孔子教导儿子孔鲤学诗的故事,引用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话,以及《汉书》和《宋史》的记载,要求学子:“学非记诵词章之谓,所以学圣贤也……要博通群书,以《论语》为根本”,告诫“老师教授弟子,帝王育化臣民,父亲指导儿子,都以读经为根本要务”。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说》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简介了隋文帝勤政、齐履谦为师勤于教学、倪宽勤奋读书等故事,详实地解说了“勤”的重要性,要求幼儿、少年们“认识勤学勤读的重要意义,幼小时勤学勤读,积累知识,充实智能,将来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告诫幼儿、少年:“要戒除贪玩弃学、游戏过度的错误”,并谆谆教导孩子:“单单知道勤能出功效,能出成绩是不够的,应该知而行之,努力去实践,尽力去躬行。” 《解说》特别要求家长和老师牢记唐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钱泳“凡事勤则成,懒则败”以及林宅田在《劝学文》中说的话:“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可谓是情深意切,语重心长。 思想指导行动,而正确的思想又源于读书、研究和实践。本文以“《三字经》里的教育思想”为题,意在强调教育思想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是个复杂、艰巨、长期的工作,是因人而异、因时空而变化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修养,没有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认真实践,正确的教育思想就不能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教育名言,或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是不行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学习《三字经》里的教育思想,关健在“笃行”,在学以致用。 育人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也是最幸福、最具挑战性、最需要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各种诱惑增加,儿童的心理特点也有所变化,需要家长与时俱进,努力“学道”,用心“悟道”,努力“行道”,育人一定会很有成效。 (作者简介:张乐群,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副教授,《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专职副主编,曾任阜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获安徽省学陶师陶先进个人一等奖,2001年荣获“安徽省家庭教育工作园丁”称号。在《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教育论文百余篇,主编《中小学校长教育与管理思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一半的教育”在家庭》(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参编《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发明创造论集》、《学陶师陶一百题》、《阜阳市家教文萃》等书。) 【原载《阜阳城市周报》2915年4月2日第14期(1)、4月9日(2)、4月16日(3)、4月23日第17期(4)、4月30日第18期(5)、5月7日第19期(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