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孩子的厌学情.. | [12-21] | |
临泉三中举办“携手共.. | [12-20] | |
人民日报:再厉害的教.. | [12-19] | |
临泉县关工委在迎仙路.. | [12-17] | |
关于第二届“好家风伴.. | [12-16] | |
颍泉区2024年“中.. | [12-13] | |
人民日报:务必教会孩.. | [12-13] | |
教育就是,忍住,不插.. | [12-11]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生理健康 |
文化是健康的核心 ——扩大文化供给 促进文化养生 | 互动留言 |
发布时间:2017-11-30 浏览:5381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文化是健康的核心 ——扩大文化供给 促进文化养生 阜阳市老年学会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分会 张乐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 摘 要:“文化养生”的提出基于对文化高者多长寿现象的思考和洪昭光“文化是健康的核心”的思想;“养生文化”与“文化养生”的含义不同,文化养生有利于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扩大文化供给、实现文化小康、增强文化养生意识;民间文化机构、离退休文化人应积极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精神,在弘扬优秀文化、扩大文化供给、实现文化小康、促进文化养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习行;促进;健康;文化养生;养生文化,优秀文化;文化供给 一、“文化养生”的提出 去年,阜阳养公藏书室(民间文化教育机构)邀请两位老同志作了关于养生问题的报告。总结时,我说文化高者多健康长寿的原因,除了重视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医药、保健养生外,一个值得学习的经验是注重文化养生。当时,91岁健康、寿长的罗文博教授说,这个提法有新意,值得研究。罗老师这样说是我没有想到的,]之前我也不知道“文化养生”是个新提法。因为我大半生的工作是读书、教书、编书、著书、写文研究教育,退休后积极参与市关工委德育组、家教组和养公藏书室的公益文化活动,身体较好,故很少关注养生问题。 我提出“文化养生”概念基于以下思考。一是对文化高者多长寿现象的思考。不说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荀子活到74岁,庄子活到83岁,墨子活到92岁(当时人的平均寿命约在50岁左右)。当今的长寿老人大多数是文化高的人。如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活了113岁。北大哲学系90岁以上的大学者有十几个人,占四分之一;85岁以上的有22人,几乎占了一半,而他们的长寿秘诀是不刻意养生。还有我的恩师罗文博教授,今年92岁,年前还在藏书室作国学报告。他教了一辈子国学,退休后开始练习书法,70岁开始研究《三字经》,80高龄出版《三字经解说》,现已再版四次,写了近10万字研究阜阳文史的文章。近10多年来,一直主持藏书室的公益文化活动。他敬业爱生,热心公益,不辍笔耕,多次捐款、赠书,资助贫困学生和藏书室的活动。他是德高、文博、寿长的典范。 二是基于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洪昭光“文化是健康的核心”的观点。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它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还包括道德健康。而心理(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健康、社会适应(人与社会、与人际关系的适应)、道德健康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我上网收集资料发现,有关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中医养生、医药养生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很多,而有关“文化养生”的专著一本没有,文章只有一篇。怪不得92岁的罗老师说“文化养生”的提法新,值得研究。 二、养生文化与文化养生 中国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养生的经验、方法、理论倍受重视。仔细观察发现,现在人们普遍重视的是衣食住行养生、运动养生、中医养生、医药、保健养生等。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运动文化、医药文化等非常丰富,但多数人对“文化养生”很陌生,甚至把养生文化和文化养生混为一谈,很有必要辨析一下“养生文化”与“文化养生”的不同。 “养生文化”与“文化养生”的概念里,虽然都有“文化”一词,但两个的含义大不一样。养生文化是人类在追求健康长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文字、图画记载下来、传承下去的养生经验、理论、理念、方法,经世代传承,不断充实、完善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简言之,即通过总结物质(饮食、运动、医药等)养生的经验,把它上升为的知识、理论、理念、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比如,总结“饮食养生”的经验,用文字、图像表现出来,就是“饮食文化”。中华养生文化如同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运动文化、酒文化、中医文化、养生术、养生理论和长寿秘方等养生文化。 文化养生是通过一切优秀文化(包括养生文化)的学习、实践、研究、传承、教育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增强人们的养生意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心理素质,以调养精神、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文化活动,或曰养生方式。这里的“文化”是和物质对应的精神文化,其含义主要是人们公认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关于文化的阐释:“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其中的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仰(思想、理念、价值观等)、艺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方式)对人的健康长寿起决定作用。所以,人们常说:养生先养心(思想、心态)。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思想能引领健康,也能引领疾病;养生先养德。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溢金丹未能延寿。”专家研究证明,影响健康的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长寿由四个因素决定,基因30%,生活习惯15%,生活工作环境15%,而人的心态却占了40%。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可见,是思想、道德、生活方式(习惯)、心态、心理平衡决定人的健康长寿。这几方面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据有关部门在20个行业中,对1000人抽样调查显示,书法界寿命最长,其次是音乐界和老师。其原因是这些人并不刻意饮食、运动、医药养生。他们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一生敬业,潜心学习、研究、写文著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样式多种,活动多样。诸子百家、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音乐、摄影、舞蹈)、思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风俗习惯、教育教学、读书写作、家风家教、诗词歌赋、吹拉弹唱、交友旅游、非物质文化等,努力习行,积极参与,都是文化养生,都有益于健康长寿。 三、文化养生的重要意义 文化养生的过程就是习行一切优秀文化、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过程,是以文化人、育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和健康水平的过程,它比物质(饮食、医药、运动)养生内容更丰富,也更具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每个家、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每个人在文化养生的过程中,努力习行优秀文化,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无疑能促进家庭文化建设,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进而促进国家的文化建设。 第二,有利于实现文化小康。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多数人过上了物质小康的生活,但很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不丰富。重视文化养生、习行优秀文化,有利于“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 第三,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平。文化是健康的核心。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精神应称为道德精神,中国历史乃由道德精神所形成。”道德健康是健康概念中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也是道德。习主席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可见,文化、道德、健康、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人说,中国现在不缺钱,就缺德。此话虽有些夸张,但经济发展、道德滑坡确是不争的现实。习主席为解决贪污腐败、道德滑坡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治国理政思想。我们在文化养生的过程中,努力习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有利于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平,进而促进人们健康长寿。 第四,有利于纠正养生的认识误区,增强以文化人、育人的文化养生意识。当前有三个养生认识误区:一是以为养生只关乎老人的健康长寿,不关儿童少年的事。养生的“生”,不仅含有“生命”、“生长”、“生存”之意,更多的含义是“生活”。人人希望过着快乐、健康、幸福的生活。但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没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没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不会有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更谈不上健康长寿。前文说过,影响健康的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所以,文化养生是关乎每个人的大事。二是以为养生就一定要吃山珍海味、吃好药,吃各种营养品、保健品,这是物质养生,不是文化养生。现在,很多人有钱了,太注重物质养生,过渡吃喝、过渡医疗、过渡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健康。富裕了如何过简朴的生活,是个文化问题,是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问题。三是以为养生就一定要大量运动。运动也是物质养生,它可以健身,但一定要适量、适当、适时、适合自己,否则不利于养生。科学界霍金躺在轮椅上几十年,很多学者不怎么运动,照样健康长寿。在学习、实践、研究文化养生的过程中,有助于克服以上三个养生误区,提高文化养生的思想意识,增强养生的效果。 快乐使人健康长寿。我们藏书室里许多老同志都感到在学习、研究、弘扬优秀文化(包括养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都感到身体、精神越来越好。我和许多一生读书做人、教书育人、作文编(著)书益人、送书助人的老师一样,切身感受到了教书有乐(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之三乐也。)、读书快乐(陈直曰:至乐莫如读书。)、写文著书快乐(陶行知曰:时常研究学问……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的事。)、助人快乐、知足常乐,感受到书中不仅“自有颜如玉”、“自有黄金屋”,还自有快乐、长寿丹! 四、扩大文化供给 促进文化养生 习主席主政以来,特别重视文化建设。在他的《谈治国理政》和系列讲话中,多次阐述文化的巨大力量,强调弘扬优秀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我国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但仍满足不了建设文化大国、强国的需要,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仍满足不了14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仍非常普遍。以色列等国的书店数量远远超过饭店,我国则恰恰相反。我市老年大学供不应求,但图书馆、博物馆等却人烟稀少。我参与的养公藏书室的公益文化活动,不愁请不到义务讲学的人,但主动参与的人不理想。 为落实习主席以文化人、育人、治国、强国的思想,今年年初,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最近,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纲要》要求;“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匹配。”“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建设不仅是国事,也是家事。习主席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提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的要求。专家研究认为,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癌症50%来自家庭。家庭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解决家风、家教、家庭和谐、幸福、健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文化。因此,每个家庭都应重视文化建设,在物质生活小康的基础上,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人人有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孩子专用的书房,有音乐、绘画、舞蹈室。除了积极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外,周末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使家长成为文化人,家庭成为书香家。家人在文化的学习、活动中养生,健康快乐的生活,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幸福快乐地学习、生活、生存、生长。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产品服务供给。”民间文化组织也要根据“两办”文件的精神,发挥离退休文化人的优势,积极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尽力,为扩大文化供给、促进文化养生出力。阜阳养公藏书室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养公藏书室是爱国美籍华人苗广荣捐资、经颍泉区政府批准创建的一所公益性民间文化教育机构,聚集了阜阳一批离退休的文人学者,2015年创办了“中华优秀文化论坛”。两年多来,举行了近百场学术报告,编发了反映活动情况的《读书》69期,编印了记录活动概况的《中华优秀文化论坛集锦》两本(2015年一本,2016年一本),开展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古籍《孔子学案》的点校、译介工作,积极研究、宣讲中华文化、红色文化、阜阳文化、教育文化、家庭文化、知青文化、读书文化、养生文化、民间文化等,推介阜阳优秀作家作品,到农村中小学赠送图书,向留守儿童捐款助学,受到有关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得到爱心企业、学校、民间社团的赞助和社会的好评,成为阜阳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今后,我们将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文化建设、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继续为传承优秀文化、扩大文化供给、促进文化养生努力奉献余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刘彦灯 范又琦译著《道德经 百喻经 俗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姚登恒《白发如潮——关于老龄化及其应对的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5】马绍斌《心理保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张乐群《“一半的教育”在家庭》,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7】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分会《教育始于家庭——2015家庭教育国际论坛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11版。 【8】张乐群《中小学校长教育与管理思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注:此文荣获2017年中国老年学、老年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