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妈妈,我再玩10分.. | [05-22] |
![]() |
“爸爸,我被打了,可.. | [05-21] |
![]() |
阜阳市太和县桥西社区.. | [05-21] |
![]() |
家风,传承的力量 | [05-20] |
![]() |
【实小教育集团】家校.. | [05-19] |
![]() |
润物细无声 传递好.. | [05-18] |
![]() |
家风规矩促我成长 | [05-16] |
![]() |
好家风伴成长 | [05-15]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 |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
“妈妈,我再玩10分钟”,你的2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2种人生 | ![]() |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6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妈妈,我再玩10分钟!” 孩子坐在沙发上,手里还握着手机,眼睛一刻也不离屏幕。 你站在一旁,看他投入的样子,一股无名怒火涌上心头。 听到这句熟悉的“拖延名言”,你下意识脱口而出:“再玩?你还有没有规矩了!” 也许你没意识到,这句“再玩10分钟”,其实是孩子在试图做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向你“谈条件”。 而我们,如何回应这句看似普通的小请求,会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一:“妈妈,我再玩10分钟” 听到孩子说,再玩10分钟。 我们会以为,他是在“偷懒、耍赖、磨蹭”。但其实,他们真正想要的,也许是下面这些东西: ●一点掌控感:我不是被命令,而是可以争取; ●被尊重的感觉:你听到了我的请求; ●时间规划的练习:我能不能自己掌握结束的界限? 一句“我再玩10分钟”,不是纯粹的拖延,而是他们对“选择”与“控制”的一次尝试。 我们很多时候,都低估了这句话背后的心理深意。 我们一边抱怨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没规矩”,一边却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打断了他们每一次建立时间意识的机会。 二:2种不同回答,成就2种人生 我们来看看这2种常见的回应方式: ①“我说不行就不行!马上关掉!” 这种反应,几乎是大多数家长的“本能操作”。 声音提高、语气强硬、态度坚决。 我们以为是在“立规矩”,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却是: “我说什么不重要。” “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只要大人不高兴,我就没有发言权” 这时候,孩子很可能有三种反应: 1反抗:“我偏不!”——于是和你对着干; 2顺从:表面听话,其实心里不服; 3阳奉阴违:你一转身,他又偷偷打开屏幕…… 表面上看,好像你赢了。但实质上,你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自我管理的机会。 长期下来,孩子变得不是更自律,而是更会“偷偷来”。 ②“10分钟?好,那你来掌控一下时间” 这种回答,温和但有力。 不是直接答应,也不是立即否定,而是把选择权“递回”给孩子。 你可以这样继续说: “那我们说好,10分钟后你主动关掉,我来提醒你一次。行不行?” 或者: “你看一下现在几点?你觉得10分钟后是几点?需要我帮你看着时间吗?” 为什么这种方式特别重要? 因为它在做三件事: ✔一是:接住了孩子的表达。 你没有否定他,而是说:我听见你了,我尊重你想延长时间的愿望。 ✔二是:给了孩子一次承诺的机会。 你不是命令他,而是邀请他做出选择和承担。 ✔三是:锻炼了孩子的“延迟满足”和时间意识。 10分钟后如果他做到了,就有成就感;做不到,也正好趁机教他“说到做到”的重要性。 这10分钟,是他成长的练习场。 这类孩子,长大后更有自控力,更能为自己的时间安排负责。 三:孩子的时间观,是“被接纳”出来的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总是磨蹭、拖延、说话不算数。” 但如果我们回头想一想—— 我们是否给过他自己“掌控时间”的机会? 我们是否允许过他练习“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结束”? 我们是否耐心地陪他“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总结? 其实,孩子的时间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来自于我们每一次回应中的暗示。 当我们愿意“等他10分钟”,不是纵容他玩,而是在对他说: “我相信你能做到。” 被信任的孩子,更愿意努力去做到。 四: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面对孩子跟我们“谈条件”,我们可以这样回应: ①第一步:保持冷静,用中性语气回应 别急着说“不”,也别立刻答应,先用“哦,你想再玩10分钟啊?”这类中性话回应。 这话传达的信号是:我不是敌人,我愿意听你说。 ②第二步:邀请孩子做选择、定界限 比如: “你自己看一下时间,现在是几点?” “妈妈提前1分钟提醒你,可以吗?” 这样做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参与决定过程,而不是直接听你命令。这样,他才更愿意为结果负责。 ③第三步:事后总结,强化经验 不管他有没有做到,我们都可以回顾一下: “你说好的10分钟,结果说到做到,妈妈很欣慰。” 或者: “超时了几分钟,要不要下次我们换个方式?你觉得哪个方法效果更好?” 这,才是建立自我控制的关键步骤。 孩子的每一次“多玩10分钟”,我们都可以选择: 是把它当成“对抗命令的坏习惯”; 或者当作“成长能力的训练场”。 你的一句话,不只是回应了一次小小的拖延, 更可能,潜移默化中决定了他未来时间管理和人生自律的方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布谷妈妈 声明:文中图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