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智(知识)、体(.. | [05-24] |
![]() |
颍西街道关工委、颍西.. | [05-24] |
![]() |
“妈妈,我再玩10分.. | [05-22] |
![]() |
“爸爸,我被打了,可.. | [05-21] |
![]() |
阜阳市太和县桥西社区.. | [05-21] |
![]() |
家风,传承的力量 | [05-20] |
![]() |
【实小教育集团】家校.. | [05-19] |
![]() |
润物细无声 传递好.. | [05-18]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 |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
德、智(知识)、体(健康)、能(力),哪个最重要? | ![]() |
发布时间:2025-05-24 浏览:11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在颍西街道家庭教育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颍西街道关工委、颍西中心校关工委家教咨询师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群 最近一段时间,我和颍西中心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臧主任一起,深入十来所公民办小学、幼儿园,召开家庭教育咨询座谈会。针对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体育、能力问题,和家长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知识、能力、道德、健康,哪个最重要?通过讨论和引导,大多数家长初步形成了以下四个教育理念:一是知识很重要,没有知识(分数)考不上好学校;二是能力比知识重要,特别是生活能力、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否则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三是道德比能力重要,道德不好的人,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四是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了,树立了这些家教理念的家长在行动中肯定会有一些改变。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依然认为学知识最重要。孩子在学校里学知识,回到家写作业到深夜,周末、节假日花钱补课还是学知识,致使不少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学生学习没兴趣,厌学;上进没动力,不努力;生活没能力,啥也不会干;思想品德差,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活着没意义,每年轻生的学生有20多万。虽然主要责任不在家长,在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以分为本,以知识为本。考试制度不改革,教育理念不改变,这种状况是很难改变的。 虽然,主要责任不在家长,家长还是有一定责任的。一些家长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支持,对学校落实两办的“双减”文件不支持,而是支持老师多布置作业,不顾孩子的兴趣和反对,不惜花钱给孩子补课……《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教育改革要从教育家长开始”,意思是:不教育好家长,教育改革很难进行。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即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人口、教育、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正在发生所未有的变化。未来已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谁能认清形势,谁改变的快,谁培养的孩子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分低能的孩子是没有前途的。可见,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党的教育方针,人们的教育思想、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我们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很大,理论性很强。我想从我的家庭教育思想和经验谈起。 2014年,我出版了家教专著《“一半的教育”在家庭》,总结了我的家教思想:德育第一、心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第二、体育(健康)第三、智育第四。“德育第一”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首位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我虽然没有提健康第一,排在第二的“心育”和排在第三的“体育”讲的都是健康。我把智育(学知识)放在第4位,因为我早已认识到人类社会已经从“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进入到“能力更有力量”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随着大学的扩招,人口的下降,学历的贬值,找工作越来越难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已经过时了,高分低能的人在是没有前途的。 在“智育第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两个孩子的知识学的很一般,都没有考上正规的大学。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智力、能力、智商、情商都发展得远超我的预期。虽然他们都输在了起跑线上,却出乎我预料的赢在终点线上。女儿后来读了教育学博士,儿子虽然只有大专学历,下海经商,成为一名小老板。实践证明,我的家教思想是正确的。 我的这个家教思想的依据,一是教育规律,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三是特级教师斯霞的一句名言: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体育不好是废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品次”虽然质量差一点,但还可用,“废品”是无用之物,“危险品”更令人可怕。因此,我宁要一个次品,即知识少一点,也不要废品和危险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指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不是教孩子学知识,学知识主要是学校的任务。 现在,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针对教育的严重问题,中办、国办下发了“双减”文件,教育部发了好几个文件,有了新的提法: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特别是生活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但考试、选拔制度不改变,家长的教育思想不端正,落实起来很难。 教育改革已经开始了。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几个改革中考、高考的文件,有的地方今年执行。中考的科目减少一半,化学、历史、政治不考了,以平时的考察为准,外语的分值下降了,增加了人工智能新科技的学习和应用。考试的重点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有一半分给所有的初中。现在正在讨论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教育,大学、研究生一律扩招,孩子越来越少了,上高中、大学、读研一定会越来越容易。但随着学历贬值、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找工作越来越难了。只有知识没有能力,道德、身体、心理不健康的人,生存下去都很难。
下面重点谈一下我“德育第一”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我在家教中坚持德育第一的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德智体美劳,德育最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道德精神,倡导修齐治平,修身为本。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旺,国无德不兴,党无德不长(中国国民党、苏联共产党都失去了政权)。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就愈大。 第二,德育第一是修身养性、扬善抑恶的需要。《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性不仅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如果不重视不修身养性、扬善抑恶,就会变成恶人。好玩、好吃、好钱、好色,即爱美,是人的本性。但如果不坚持养德性,扬善性,就会成为贪玩、贪钱、贪吃、贪杯、贪色之人。 如何做到好而不贪?国学经典《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只有以德为本,修好德行,德位相配,才能厚德载物,齐家、治国。
下面简介一下我家庭德育的经验,主要有两点: 一是以身作则。道德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知识的学习是言教重于身教,老师上课主要用口头语言,学生读书、写作业、考试用的是书面语言。德育的效果不在于学会了多少道德知识,品德课考了分,德育关键在身教,在家长的以身作则。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说:家庭教育没有专门的教师、教材和课堂,教育的力量全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 二是坚持督促、检查、指导孩子写日记。(一会儿,三小的一位家长和大家分享她和孩子共同读书、坚持写日记的故事。) 我的家教专著《“一半的教育”在家庭》(《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被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推荐为“家庭教育指导读物”。)的封面有四句话,第一句是“一位博士生的成长日记”。这本书就是以孩子的日记为线索写出来的。下面分享我女儿一篇日记。 女儿日记 1994年12月18日 今天是星期天,全家一起去看姥姥。看到姥姥躺在冰冷的被窝里,被子全都尿湿了,我不禁流下泪来。我跟爸说:“放假了,明天我就把被子带来,住在姥姥这儿,一天做三顿饭给姥姥吃。”爸说:“你一个人在这儿照顾,不如把姥姥接到家里,大家一起照顾。”现在我在写日记的时候,姥姥已经暖暖和和地躺在爸妈床里面一张新铺的小床上了,我打心眼里高兴。 日记的背景是我岳母患脑血栓,卧床好几年。最后一段时间是在我家度过的,我们全家细心照顾她。我们夫妻和儿女在我爱人娘家人的眼里是孝子,这也体现了我们夫妻的榜样作用。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学习好。学习涉及人的智力、能力、动力、非智力、学力、体力、方法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动力。百善孝为先,“孝”是孩子上进的第一动力。心中有父母,天天就进步。家长以身作则地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不仅是德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孩子有了感恩父母的上进动力,就会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我女儿感到高考不理想,愧对父母,他在18岁生日给父母写的信中说:“女儿有时候很懒,很不听话,还会犟嘴,但女儿会改,会努力成为一个好女儿,有一天让父母以女儿为荣,以女儿为傲。”正是因为女儿有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才会下决心“努力成为一个好女儿”。大专毕业的她,夜以继日,刻苦自学,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可见,想要孩子努力,首先要想办法激发孩子的上进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