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李玫瑾:孩子的敬畏培养是对他最好的保护!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5-01-24  浏览:46 次    字体大小 :

微信图片_20250124092511.jpg


  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始终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而李玫瑾教授所提出的“孩子的敬畏培养是对他最好的保护”这一观点,犹如一阵清风,为育儿领域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菜根谭》中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敬畏之心与个人品德及命运走向的紧密联系。对于孩子而言,敬畏之心是其内心深处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敬重与忌惮,它涵盖了对生命、规则、道德以及自然的尊崇。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是教育的基石。“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且无比珍贵的。当孩子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时,他们会珍视自己的生命,远离危险与不良诱惑。


  例如,在面对交通信号灯时,懂得敬畏生命的孩子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肆意闯红灯,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置于险境。他们也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会以欺凌、伤害他人为乐。


  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校园生活中,尊重同学的生命安全与尊严,能够避免校园霸凌等恶劣事件的发生,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规则是社会运行的轨道,培养孩子对规则的敬畏是其融入社会的关键。“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无论是家庭规则、学校纪律还是社会法律,都是保障人们有序生活的准则。


  一个敬畏规则的孩子,在家庭中会遵循长辈的教导,按时作息、礼貌待人;在学校里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社会上则会严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相反,缺乏规则敬畏的孩子,容易陷入任性妄为的泥沼,可能因违反规则而遭受处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有些青少年因漠视法律,参与盗窃、斗殴等违法活动,不仅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污点,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痛。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脊梁,培养孩子对道德的敬畏能使其灵魂得以升华。“德不孤,必有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明白道德的力量与价值,使他们在面对善恶抉择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


  一个敬畏道德的孩子,会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他们会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德,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会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传递正能量。这种对道德的敬畏会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内心最坚实的精神支柱,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品德与操守。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培养孩子对自然的敬畏,能让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让孩子了解自然的伟大与脆弱,他们便会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不会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会捕杀野生动物,而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敬畏之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悉心引导与培育。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敬畏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通过故事、电影、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向孩子传递敬畏生命、规则、道德与自然的理念。学校也应加强相关教育,将敬畏教育融入到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敬畏之心。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就如同为他们披上了一层坚实的铠甲,给予他们最好的保护。让他们在敬畏中学会自律、尊重与担当,从而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稳健地行走于正道之上,收获幸福与成功,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益的人。


  来源:鱼爸育儿微信公众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