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孩子的厌学情.. | [12-21] | |
临泉三中举办“携手共.. | [12-20] | |
人民日报:再厉害的教.. | [12-19] | |
临泉县关工委在迎仙路.. | [12-17] | |
关于第二届“好家风伴.. | [12-16] | |
颍泉区2024年“中.. | [12-13] | |
人民日报:务必教会孩.. | [12-13] | |
教育就是,忍住,不插.. | [12-11]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
“孝”是孩子上进的第一动力 ——兼及中华孝文化 | 互动留言 |
发布时间:2023-11-20 浏览:214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 阜阳市网上家长学校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群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求上进,不孝父母,苦于无计可施。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是父母以身作则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孝老、感恩之心。百善孝为先。孝是孩子上进的第一动力。孩子有了孝老、感恩之心,品德就会好,学习(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差不了。即使现在差一点,将来也有动力赶上去。我女儿和儿子中小学成绩都很一般,由于都知孝老、懂感恩,激发了孩子上进的动力,现在都成人、成才。女儿曾在18岁生日给父母的感恩信中说:我一定努力学习,让父母以女儿为荣,以女儿为傲。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以大专文凭考上了研究生。儿子8岁时就钓鱼为我过生日,照顾生病的爷爷,比我还有耐心。他的公司在广州,为了看望卧床不起的母亲,每年坐飞机、或开车回来五、六次。(详见“家有孝子我幸福”) 人的上进动力分为物质和精神(文化、道德)、外部和内部几个方面,激发的方法也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自我激励)。精神的动力大于物质动力,时间上长于物质动力,内部激励的作用大于外部激励的作用,时间上也长于内部激励。道德(孝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激励人上进的第一动力。要用孝道激发孩子积极上进,父母、孩子都努力要学习、践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孝文化。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里略说一二,供家长和孩子们参考。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所有的教化都是从孝道衍生出来的。“教”字由“孝”加“文”组成,意为“孝”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讲孝道、行孝道就是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孝的名言(“百善孝为先”等)、名篇(《孝经》等)和感人故事(“二十四孝”等)。孔子有很多论孝的名言。他批评当时有人对父母只养不敬的行为,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意思是:现在的人以为给父母吃好穿好就是孝了。像狗和马这样的畜生都能养,如果内心没有对父母的尊敬,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有的人不尊敬父母,特别是不用心照顾有病的老人,但养宠物却很用心,实为大不孝。 国学经典“十三经”中有一部重要经典——《孝经》。其中也有孔子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父母始于珍爱、保护好父母给的身体,尽量不生病、少生病,以减轻父母养育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终于努力上进,修身立德、刻苦学习,行正道,建功业,为父母争光,以显示父母养育有方。 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孝既是一个人立身行道、建功立业、“以显父母”的行为,也是孝敬、感恩父母的第一动力。中国人多以当孝子为荣,以不孝为耻。 中国不仅有句妇孺皆知的“百善孝为先”的名言,还有一句教人孝老、感恩的形象的比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着接受母乳的感恩行为,小乌鸦有衔食喂老鸦的情义和义务。动物尚知孝老、感恩,何况人乎! 孟子有很多关于孝的名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语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天下不孝的事情有三种(“三”也可理解为“很多”)以没有子嗣为最大。舜不事先禀告父母就娶妻,是怕(母亲不同意)没有子孙。君子认为,舜虽事先没有禀告父母,实际同禀告了一样。 这里,孟子只说了“不孝有三”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舜不告而娶,为(怕)无后也。” 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只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言,并不知道具体有哪三不孝。 东汉学者赵歧根据自己对孔孟孝道思想的理解,认为“不孝有三者,谓阿意曲从(父母),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求上进,不做官,不挣钱),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无男孩主持祭祖仪式),三不孝也。”(见杨佰峻《孟子译注》) 很多人批评赵歧的解释有违孔、孟“孝”的思想,把“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定为 “三(第三个)不孝”,违反了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排序,但民间还是接受了赵歧的说法。因为,他还讲了另外两种不孝的表现:“阿意曲从(父母),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舜是“五帝”之一,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大孝子。他为什么宁愿背着“不孝”的骂名而不告父母就娶妻呢?《二十四孝》记载,舜曾多次被偏心的父母(后母唆使父亲)“谋杀”(后母的目的是为了让亲生儿子继承家产),但舜依然孝经父母。尧帝经多方考察,认定舜是个孝子,是个治国的人才,要把女儿嫁给舜,舜的父母不同意。舜为延续家族香火,就背着父母娶了尧的女儿。孟子认为,舜虽然没有事先告知父母就娶妻,也是大孝子。相反,“阿意曲从(愚孝),陷亲不义”才是大不孝。可见舜“不告而娶”和赵歧说的“孝”都不是愚孝。 中华文化的“忠孝”密不可分,“孝”是对家族的“忠”,“忠”是对国家的“孝”。一个在家不尽孝的人,为官必不尽忠。所以,“孝”既是维系家族后继有人、兴旺的大事,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 五四运动,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中华“忠孝”文化是“愚忠”、“愚孝”,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对中华传统的文化全盘否定是错误的,全盘继承也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的继承,转化中创新。 古代的中国人很讲究祭祀祖先。祭祖必须由家族中的男人主持。没有儿子就无人主持,故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现代社会,男女都一样,生男生女都是“有后”,都是孝子。倒是那些借口楼房贵、上学难而不结婚的人,那些结了婚而借口养孩难而不要孩子的人,才是最大的不孝。天上不会掉馅饼。干什么事都有困难。人只有经过了困难的磨难,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生活能力。那些不结婚、结了婚不生孩子的人,是意志薄弱、怕苦怕难、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人,是一个不忠于国家的人。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出生率严重下降,就有衰亡的危机。 孟子不仅留下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言,孟子还对当时社会的“五不孝”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归纳和说明:“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四肢懒惰,不能养家),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好下棋、饮酒,即玩乐)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好钱财,偏心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放纵欲望)以为父母戮(为父母招来刑【受刑】戮【杀戮】之祸),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打架斗殴,危及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章句下》)这些不孝的行为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当前,所有的宣传舆论、文化教育阵地都在弘扬中华孝文化。然而不孝的行为依然很多,现概括如下:借口养育孩子难,不结婚、不生子,一不孝也;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成为啃老族,二不孝也;吃喝嫖赌,损伤身体,三不孝也;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让父母蒙羞,四不孝也;穷奢极欲、嫖娼卖淫,五不孝也;有意病死、饿死老人,六不孝也;媳妇虐待婆婆,挑拨丈夫和亲生母亲的关系,七不孝也;杀死亲生母亲(浙江的高中生徐力,北大高材生吴谢宇等),八不孝也…… 现在,不孝之子似乎越来越多,不孝的行为似乎愈演愈烈,原因何也?有人说与人的性恶有关,有人说与制度有关,有人说与宣传、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有关,各有道理。 现在,道德(孝道)滑坡,一是宣传、教育、学习问题,高大上的口号多,不切实际的空谈多;二是榜样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的官员、医生、商人、家长一切向钱看,不择手段地贪钱、骗钱、捞钱。有的女儿连父亲存在他那儿的都贪,不承认父亲在他那儿存了钱,活活气死了父亲。当然,社会永远都是好人多,孝子多。 此外,还有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很多人没有系统地学过《论语》、《孟子》、《孝经》等国学经典,不知道孟子的“不孝有三”、“不孝有五”的具体内容,不知道赵歧对“不孝有三”的解说,更不要说孩子了。现在,习总书记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传承中华民族“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学习、研究、宣传中华孝文化,在传承中转化、创新。 “性相近,习相远。”如果父母“养不教”、“教不严”,孩子会因“苟不教(学),性乃迁。”可见,孝虽是人的本能,是人上进的第一动力,但如没有严格、有效的教育,只重视分数,不重视修身养性,扬善意恶,善(孝)的本能也会被人的另一种本能——恶性抑制,成为恶人。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人为’出来的)也”,我确信不疑。 《三字经》中有“《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只有读通了孝经,读熟了《四书》,才能读懂六经。为更好地理解《三字经》开头的关于人性的几句话,我写了“孝道三字经”,供大家参考。
孝道三字经 中国国学经典有“十三经”之说,《孝经》是其中的重要经典。 《孝经》中有句孔子的名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本是德,德之本是孝。社会需要教人有道德、尽孝道,才产生了教育。因此,教育要以德为首,教人以孝。人之本,是道德。德之本,唯孝道。教由生,童必学。 教育人,首为孝。好榜样,最重要。动力足,有长效。 人之初,性相近。既有善,也有恶。扬善性,能抑恶。 恶性长,善性消。养不教,父母过。教不严,师之惰。 人百善,先行孝。明人伦,敬顺老。知感恩,图回报。 读《孝经》,明孝道。发与肤,受父母。不敢伤,孝之初。 能立身,行正道。留美名,显父母。孝之终,莫忘了。 孝父母,悌兄长,地之义,天之经。感天地,通神明。 孝之大,内容丰。治天下,唯孝经。 天子孝,天下治。民德厚,国太平。 诸侯孝,保社稷。戒奢侈,和民人。 大夫孝,礼法行,事天子,尽忠诚。 士子孝,父母同。奉国君,心恭敬。 庶人孝,谨节用。养父母,有始终。 在朝堂,是忠臣。为国家,立功劳。 在学校,敬师长。老师夸,同学学。 朋友圈,人缘好。干事业,成功高。 在家庭,是孝子。敬顺老,父母乐。 在学校,敬师长。老师夸,同学效。 在社会,朋友多。贵人助,事功高。 父母孝,儿女效。尊长辈,家和乐。 孝为先,效果好。动力足,有长效。 父不孝,子女学。不孝亲,不敬老。 怕苦难,不婚育。不勤劳,人懒惰。 耆老族,不工作。虽成人,人耻笑。 家不旺,国不兴。贪安逸,误家国。 (“孝道三字经”原载《中国火炬》杂志社网2023年8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