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孩子的厌学情.. | [12-21] | |
临泉三中举办“携手共.. | [12-20] | |
人民日报:再厉害的教.. | [12-19] | |
临泉县关工委在迎仙路.. | [12-17] | |
关于第二届“好家风伴.. | [12-16] | |
颍泉区2024年“中.. | [12-13] | |
人民日报:务必教会孩.. | [12-13] | |
教育就是,忍住,不插.. | [12-11]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
“升学主义”违背了人才的多样性 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了社会和人生的浪费 | 互动留言 |
发布时间:2023-06-09 浏览:269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 杨东平 本文系杨东平教授在致极学院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为什么素质教育难以实现?为什么“双减”要回应的一个真正的挑战,是我们能不能从应试教育中突围?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从国际教育视角寻求教育改革的另一种答案。 他认为,新的教育场景已经出现,世界教育正在开始换频道、换跑道,长久以来存在的“升学主义”价值观是很大的误导。如果重新思考基础教育的价值,那就是必须抵御“升学主义“,更新教育文化。 “升学主义”放弃了基础教育树人育人、点燃、照亮、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功能,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刷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基本把教育原有的功能放弃了。 01.“双减”的挑战:能否真正从应试教育突围? 我想现在正在进行的“双减”要回应的一个真正的挑战,是我们能不能从应试教育中突围。我们把课业负担都归结为应试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围剿持续了很多年,但应试教育仍然愈演愈烈。 为什么素质教育难以实现?这里面肯定有非常复杂的教育生态的改善,包括学校制度、评价制度、教育的供求关系等等。我认为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哲学或者教育价值观。因为讲到底,一个社会的制度、体制、政策的背后还是由文化观念决定的。 这个价值观是什么呢?我把它称之为“升学主义”。台湾的教育改革把“升学主义”作为一个基本目标之一。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从事体育劳动,不愿意成为工人?“三百六十行都没有价值,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今天是不是还应该提倡?所以读书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了“正能量”。还有一种口号是知识改变命运。应试教育是底层孩子的唯一出路?农村教育的目标就是走出大山? 在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以后,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是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 事实上,在我们15-64岁的就业人口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就20%左右,所以宣传“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这对社会价值观是一种很大的误导。 02.重新思考基础教育的价值:抵御“升学主义” “升学主义”价值观违背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工厂招不到人的原因。“升学主义”也否定了人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需求。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研究工作,很多人喜欢动手性的工作,但是我们把他否定了。“升学主义”还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的浪费,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城市街道办事员都要985学历,这是正常的吗? 此外,“升学主义”放弃了基础教育树人育人、点燃、照亮、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功能,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刷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基本把教育原有的功能放弃了。 这种对于高学历和名校的追求是一个世界级的现象,一些国外的教育学家把它称之为功利教育,有人在强烈批判和反对这种现象。 201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鲜明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念。功利教育把人变成了资本,把人物化了,我们把教育变成人力资源机构的时候,就不得不产业化了。 03.教育要从人力资源人才回到人 我们今天的教育要从人力资源、从人才重新回归人,回归树人、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本。苏霍姆林斯基讲的很清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人是最高价值,教育学是人学。教育的目标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学校教育,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 我们今天强调回到“人”的教育,其重要原因是我们面对的是越来越不确定性的复杂的世界。正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必须回到培养“人”,培养人的创造性、适应性来应对未来。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充满知识”的头脑 ,而是“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能够“明智地思维”以及具有质疑的精神。需要“人”连接知识的能力,即“把知识背景化和整体化的能力”,从而形成“恰切的认识”。这种将知识整体化的能力,是“迎战不确定性”最主要的能力。否则我们会培养很多高学历的,满口胡说八道的蠢才。 今天,我们特别强调义务教育的功能。目前为止,很多人对“义务教育是干什么的”这个概念是不清晰的。义务教育应当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应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服务。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而不是培养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 我们要有完整的学生发展观:生理发展、人格发展、社会发展、认知发展。应当在提高学业成绩、发展认知能力的同时,弥补学生非认知能力的短板,加强社会情感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教学应当从应试教育突围,走向生活教育,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 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国民素质教育,所以要采用免费、免试、就近入学,体现的是非选拔、非竞争的公益性、保障性价值,真正建立儿童优先、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的价值,采用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能够保障儿童休息和健康的教育。 有一个美国老师说,“小学教育不仅仅是人格养成,培养学习习惯,更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从小学开始走到大学、研究生,还有十几年的路,所以不能让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被学业考试打倒。”所以很多国家的小学没有考试、没有作业,难度很低,速度很慢,给学生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还有一个老师说,“初中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安全地度过青少年。” 全世界的教育基本都遵循一个规律,竞争性的学习是从高中开始的,尤其是在大学,小学和初中是不允许有竞争性的,而我们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了。 教育不等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也不等于分数和升学率,成长是比升学更重要的教育目标,用达标+成长的评价改善单一的分数评价是未来评价改革的方向。我们看到非常多身边没有上过高中、大学的学生,现在仍然拥有幸福的生活,所以要打破唯升学论。 04.教育走向“为生活而教” 我们要走向重视“人的成长”的教育,它的概念是生活教育,就是为生活为教,这是现在国际化的潮流。如同《重新定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研究报告所称,许多发展中国家辍学率很高,其背后的原因,实主要是教育内容与生活的严重脱节,上学对于生活改善和就业无用。“这种脱节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农村教育需要有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作者认为:“我们坚定地相信,贫困地区的学生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学业方面的技能,而是能够让他们提升自己收入前景和身心健康的生活及生存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财商素养、创业技能、维持自身健康的能力以及一些管理能力,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国外的案例,哥伦比亚的新学校模式“为生活而教”,把教科书改造为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指南来进行教学。 新加坡是教育竞争非常严厉的国家,他们实行“半天制”。假期和下午放学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上百种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的艺术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挖掘兴趣并建立自信,每掌握一项技能就能被加分计入成绩分。2019年,新加坡废除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考试评估,中小学生成绩单不再显示学生在班级中的等级和排名。 韩国从2013年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幸福教育”。2013年以前,他们教育的提法叫做发展教育,但这个发展是名词,也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来进行教学,这跟我们现在有点相似。但后来意识到要把学生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到2016年所有的学校都实行了初一学年的自由学年制,在这一年没有考试、没有作业、没有传统学科化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为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同时为学生减负。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京畿道发展的“梦想学校”,每个班上总有几个不爱学生的学生,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喜爱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让他做他喜爱的事情呢?他们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在双休日和寒暑假组成跨学校的兴趣社团,关键是教育厅提供财政支持,所以社团的类型已经有几十种,有2000所梦想学校。 京畿道教育官员说,“如果一个高中生把他高中这三年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发展自己的一项兴趣特长上,他怎么还会去上培训学校呢?这是拒绝培训学校最有效的做法,而且他自己终身的职业发展已经确定了。社团类型从无人机、编程,到咖啡、音乐剧等等,完全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是学生自组织的。” 这背后实际是整体性的教育范式的转变,从国家主义转向以人为本,从升学主义、应试教育转向合格公民,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转向生活教育。 新的教育场景已经出现,世界教育正在开始换频道、换跑道,而且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竞争正在变为教育改革的竞争,对此,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