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学苑
亲子学苑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学苑
孔母教子“为儿嬉戏”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2-07-07  浏览:1043 次    字体大小 :

 编者按:提起教子成才的伟大母亲,很多人会想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苏母画荻”、“陶母(陶侃之母)教子清廉”等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孔母教子的动人故事。孔子成为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一定和母爱、母教有关。”(匡亚明语)现根据南京大学原校长匡亚明的巨著《孔子评传》和丁寅生的《孔子演义》的有关内容,编写了孔母教子成才的故事,以飨读者。


1657160052119284.png


孔子生活在西周末期的鲁国。孔父叔梁纥是一名武士,打仗英勇,“以勇武闻于诸侯”,后任陬邑的大夫(地方官),在地方颇有声望。叔梁纥前妻施氏,生九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腿瘸。年六十六岁时再娶颜家(颜回的祖上)不到二十岁的颜徵在为妻,生孔子。孔子三岁时,其父去世,家境衰落。孤儿寡母不为前妻所容,年轻的孔母毅然带着年幼的孔子来到鲁国国都——曲阜,靠打小工维持生活。一是为了给儿子选择一个有丰富文化经典的学习环境。古鲁国是西周初年周公的封地。西周的礼乐制度,由周公制定,史称“周公制礼作乐”。礼的作用是维持秩序,乐的作用是安定人心。西周的礼乐制度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文明。春秋末年,周朝的典章文物都保存在鲁国的曲阜。二是得到孔母娘家颜氏家族的照顾。年轻守寡的孔母带着三四岁的儿子生活之艰难,谋生之艰辛可想而知。孔子自己也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粗活)。”孔子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善良、勤俭、坚毅、吃苦耐劳又极富爱心的孔母,精心教育儿子成人、成才、成功。孔母颜徵在才是中国最坚强、最会教育孩子的伟大母亲!

  孔母教子成才的文字记载极少,这是人们对孔母教子成才知之甚少的原因。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设礼容。”孔子孩童时经常做游戏,陈列俎豆等各种祭祀的礼器,演习礼仪的动作。文字虽少,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说明当时的曲阜周礼盛行,一般的家庭也很重视祭祀活动,重视礼仪教育。二,说明孔母重视对孔子进行伦理道德礼仪教育;三,说明孔子从小就善学、勤学、好学,因而知书达礼,品行端正。四,说明家境虽然困难,年轻守寡的孔母依然心态平和,坚强、乐观,支持孔子“嬉戏”,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的玩耍时间和空间,使年幼的孔子养成了独立的性格和生活能力,能自由地思想,为人处世知书达礼。否则,孔子不会独创儒家思想,不会成为“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的大学者,成为品德高尚的“万世师表”。

年幼的孔子天资聪颖好学,孔母对这个早熟的孩子,从不溺爱,而是把母爱寓于严格要求之中。“知礼”的少年孔子能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常帮助母亲做家务,打工挣钱。为了谋生,他给人家看过牛羊,做过牧童,当过替人家办丧事的吹鼓手。孔子在贫困的生活中受到磨练,和他父亲一样,身体高大健康,能吃苦耐劳,在贫困的磨练中成长起来。

孔母要起早摸黑的干活以维持家庭生活,又要精心教育儿子,过着既当娘又当爹的日子,心境凄凉,积劳成疾,三十多岁时就过早地去世了。从此,十六七岁的孔子就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独立谋生,勤奋学习,刻苦锻炼,艰苦奋斗。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没有记载孔子拜师求学的事。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也没有提到孔子拜师求学的事。孔子再聪明好学,如果没有名师教诲,如果不生活在一个书香之家,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可能成为世界著名伟大的学者。丁寅生著的《孔子演义》说,颜氏家族在曲阜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家族,孔母父亲颜襄是一位博学的家族教师。孔母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又深得其父的喜爱,自然受到父亲的教诲,故而知书达理,品行端庄,堪称贤妻良母。颜襄非常喜爱外孙孔子,把所学知识悉数传授给孔子,致使孔子成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儒生。虽然是《演义》,但比较可信,符合逻辑。也就是说,孔子像孟子一样,既接受了名师(他外公)的私塾(学校)教育,又有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还受到当时曲阜良好的社会教育(西周的礼乐教育),再加上孔子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好学善学,(《论语》中有很多孔子论学习的言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了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等。)四者结合,使孔子成为世界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

(作者:本刊主编张乐群。原载阜阳地区教育局原局长孙清化主编的《中国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有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