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说“卧槽”.. | [12-23] | |
如何缓解孩子的厌学情.. | [12-21] | |
临泉三中举办“携手共.. | [12-20] | |
人民日报:再厉害的教.. | [12-19] | |
临泉县关工委在迎仙路.. | [12-17] | |
关于第二届“好家风伴.. | [12-16] | |
颍泉区2024年“中.. | [12-13] | |
人民日报:务必教会孩.. | [12-13]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
教育始于家庭的三大理由 | 互动留言 |
发布时间:2022-06-27 浏览:466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马少山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作整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什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呢?因为教育始于家庭。至少有三个理由。 一、 胎教是教育的源头 家庭教育最先发生在母亲的胎教,孕妇的情绪对胎儿的发育影响很大。胎儿在母腹里发育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首先是受到来自孕妇身体内脏器官的血压、血糖、激素水平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生理心理学认为,人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受植物神经系统的控制。而植物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维持身体内脏器官生理指标趋于正常的水平。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动员身体内脏器官提高生理指标和应激能力,以应对不良感受。由于人的情绪影响着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影响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孕妇的情绪稳定时,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导下,其内脏器官的活动正常,相关的生理指标趋于正常水平,会使胎儿正常发育;当孕妇的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发怒和恐惧时,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急作用,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必然影响胎儿的发育。作为孕妇,如果能及时排解不良刺激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境,就会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反之,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10周的胎儿已有感觉功能。20周左右的胎儿对音响有了反应。30周左右的胎儿,有了初步的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和视觉功能。胎儿各种感觉器官功能的形成和完善,使之对各种刺激能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有了直接接受外界刺激而学习的基础。因此,赋予五个月以后的胎儿良好的感觉刺激,就能促进胎儿的大脑皮质得到良好的发育,较早地开发潜力。 胎儿在母体中受到母亲情绪的影响,或是受到母体外刺激的影响,都说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是受到教育的,这就是胎教。因此说胎教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基础。 二、父母是人性化教育的开拓者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问世之后,人们逐渐接受了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事实。据此,可以说人性也是由兽性进化来的。 在动物世界里,支配动物活动的法则是“丛林法则”,即弱肉强食。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弱肉强食的生活,才造就了动物的贪婪、攻击和残忍,这是兽性的主要标志。当然,也正是“丛林法则”,促进了动物的进化。 由灵长类动物到人类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进化过程,因此,由兽性到人性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进化过程。由灵长类动物进化到人类,形体上的变化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如婴儿生下来就是人的形体,决不会返祖为灵长类动物的形体;但从兽性到人性的变化,却不是固定的,是可以逆转的,即婴儿生下来后,也可能朝人性方面发展,成为人;也可能朝兽性方面发展,成为“人兽”。人们常用“人面兽心”来形容那些坏到极至的人。那些人虽然有着人的外表,却缺乏人性的善,而是有着贪婪、攻击和残忍内容兽性的恶。 我国有过“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争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是说人性中具有“向善”的潜质,而这种潜质必须在人的环境里接受“向善”的教育,才可以使“向恶”的潜质得到抑制并获得“向善”的人性;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是说人性中具有“向恶”的潜质,如果缺乏“向善”的教育,则“向善”的潜质就得到抑制并发展成“向恶”的兽性。“印度狼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两个出生后的婴儿由于是狼扶养长大的,所以在行为上缺乏人性而表现出十足的兽性。应该说,孟子和荀子说的都有道理。 孩子出生后,是家长、尤其是母亲,开始了养育孩子的漫长历程,给孩子喂奶、喂食,哄子睡觉,逗孩子玩耍,让孩子抓取东西,教孩子站立行走,教孩子呀呀学语等。看似极其简单、自然,甚至是本能的行为,无不带有教育的因素。家长对婴儿最初的、大量的、无意识的养育行为,大大地抑制了人的兽性,培养和发展了人性,促使其向人的方向发展,这是家庭教育最初、也是最大的功绩,所以说父母是人性化教育的开拓者。 但对人性的培养是终生的,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因为人性化的家庭教育,使人的兽性受到了抑制,但并没有消失。如果放松了教育,尤其是放松了自我教育,其兽性仍然可以随时随地暴露出来。杀人、抢劫、暴力、贪污、强奸等犯罪行为,都是人类兽性的暴露, 三,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时序 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和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从个体社会化的时间顺序来看,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场所,六周岁(学龄)前儿童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即使孩子以后上了小学、中学,接受了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不可缺少,直到成年为止。如果说18岁是成年的标准,那么孩子0——6岁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7——18岁所接受的教育,也有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无疑是个体社会化最初阶段的主要内容,更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原载《教育始于家庭——2015家庭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作者简介:颍上县县教育局退休干部,现任颍上县关工委家庭教育指导组组长,县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在省市以上报刊上发表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论文130多篇,出版三本心理教育专著:《成语中的心理分析》、《那段苦涩的同性恋》、《危险的情感游戏》,一本家教专著:《放飞希望:家庭教育面面观》。荣获“安徽省家庭教育名师”、“安徽省‘十佳’五老志愿者标兵”、“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