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如何让孩子有幸福感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1-03-15  浏览:627 次    字体大小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刘良华


我们今天推荐另一个积极教育学的一个方向:什么样的孩子过得幸福?怎么让孩子过幸福的生活?与之相关的问题包括:如何让孩子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有哪些因素影响孩子的幸福?有哪些值得追求的方向?

我从积极教育学的角度来提供一个思路:尽量让孩子进入三种积极的状态。
   第一,积极的乐观心态。什么样的孩子乐观,什么样的孩子悲观,这与上一讲我们讨论了人格或者人格的五个要素与乐观是有关联的。比如,与内向型相比,外向型比较乐观。与太随性相比,尽责性的人比较乐观。与挑剔、竞争的人相比,愿意合作、有善意、有亲和力、宜人性的人比较乐观。与情绪不稳定相比,情绪稳定的人比较乐观。与封闭型相比,经验开放型人比较乐观。可以大致这样想象,尽管不是很严格。过幸福的生活的第一个要点是乐观心态。

第二,积极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乐观心态相关。乐观意味着事情出来之后,你用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风格去解释这个事件。乐观还是悲观,积极还是消极,这是两种不同的解释风格,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型。人际关系的重点指向人和人的交往。乐观虽然也涉及到人和人的交往,比如发生冲突之后,你怎么看待冲突,但是,乐观或者悲观主要指向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发生的事件。这可能是一个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件,他可以用乐观的一个心态去解释这个事件。我们现在讲的人际关系是要亲自参与的。人际关系的重点是:你如何跟别人进行友好的交往。有人可能会问:幸福生活为什么一定要讲人际关系?我不跟别人交往行不行?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哲学家,你可以不跟很多人交往,甚至可以过比较封闭的生活,长年累月,你一个人在家里看书写作,问题也不严重。因为,你是一个思想家。如果你是一个王,是一个皇上,虽然皇上也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但皇上一般自称“孤”或“寡人”。所谓“孤”或“寡人”,就是没有什么朋友。他必须同等对待天下所有人,他不可能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不好。或者说,他的这种职业和地位,使他不能有很多的朋友,否则就会出现不公平。这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做得那么悲壮、孤独。日常生活需要有基本的人际交往。等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成家立业了,有自己的工作了,他要跟他的同事、领导、下级保持一定的交往关系。人际关系会直接决定他的工作业绩。工作有业绩了,心里才会有成就感,才感到舒服。我们讲人际关系的时候,其实已经涉及到我们等会要谈到的第三个方向:工作与游戏。我们先关注人际关系,要让孩子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建立亲密关系。

人际交往并不意味着要跟所有的人建立亲密关系。相反,人跟人之间的交往,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哪怕是父母亲和孩子,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长大之后,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甚至恋人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亲密关系可以亲密到什么程度?这需要解释。我们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只需要关注人际交往中的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建立友好的关系。从竞争与合作的角度来看,朋友比亲人甚至比爱人还重要。在这个世界中,友人的交往方式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朋友不像亲人或爱人,后者一不小心就变得没有什么距离。这也是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特别看重“友爱”的原因。他把友爱跟亲爱比较,然后把友爱跟恋爱比较,他对友爱有特别多的关注。在交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友爱的模式,这是比较容易推广的人际关系。

第三,积极投入自己的工作或游戏。影响幸福的要素,除了前面讨论的乐观心态以及与他人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之外,还有第三个要素,它直接影响孩子现在的幸福以及将来的幸福,就是投入自己的工作或游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份工作(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有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学生的事业就是学习),由此带来一种成就感。如果你不工作,你就没有成就感。这不只是说,没有工作,你就没有工资收入,这会影响你的日常的谋生。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工作,你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才智,也显示不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的友善程度,显示不出你的人格魅力,显示不出你的竞争优势,显示不出你的优势性格。

工作(或学习)会留下一系列的产品或者作品,它会让人有成就感。心理学上讨论一个概念:流畅(flow,一般翻译为“心流”)。你在工作的时候,尤其是面对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的时候,如果这个有挑战性的工作正好跟你的能力是有点匹配的,你有能力来承担这个工作,这个时候你就会有投入工作的流畅感。当然,这个工作也可能有点超出了你的能力,这也不严重。超出了一点点可能更有意义,当你跳一跳就能把这个果子摘下来的时候,你就更可能投入到这种应对挑战的过程,你可以得心应手地像庖丁解牛那样去面对这个任务,去化解眼前的困难。这个时候,你就会得意洋洋,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甚至进入传说中的“废寝忘食”的状态。这样的工作(或学习)就会让人感到幸福。

除了工作之外,还有游戏。游戏比工作会带来更有流畅的状态。一旦工作进入一种比较美好的、忘我的状态,此时工作其实已经不是工作了,它成为一种游戏。不管这种工作后来的作品质量怎么样,这个忘我投入的过程本身就足以让人享受,让人感动,让人自我陶醉,让人得意,让人觉得自己卓越。这就是工作游戏化之后可能带来的一种享受。

我们谈论工作的时候,之所以把游戏也推荐出来,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原本是可以打通的。当一个游戏变得很有目的的时候,比如,我们正在玩游戏,却有人为我们提供报酬,这个游戏就不是游戏了,它就变成了工作。比如,我们打乒乓球是一种游戏,如果有人要求我们每天都打乒乓球,而且每天都给我们提供报酬,这个游戏就变成工作了,这不好玩。可是,当一个工作进入忘我状态,我们忘记工作的报酬,我们不是为了某个目的去工作,我们就会感觉这个工作很好玩,我们投入其中。这个时候,这个工作就变成了游戏。这是游戏和工作的关系。也因此,我们愿意做一个推荐:如果孩子课业成绩不是特别好,但他有课外的兴趣,这也可以弥补他的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因为,游戏、爱好,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感。

从积极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让孩子展开幸福的生活,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乐观心态;第二,友善的人际关系;第三,投入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或游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