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多少父母输在“太讲道理上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0-05-06  浏览:734 次    字体大小 :


脑科学曾做过一个权威实验证明:孩子3岁前,给他讲道理根本没有用!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思维,讲究秩序和规则;

右脑负责形象思维,用来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

  3岁之前,孩子的左脑发育还不完善,逻辑和理性比较弱,更容易被自己的感受所控制。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太小,根本理解不了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时,会通过回忆过往的状况,意识到“现在客厅乱了”,需要打扫干净。可对于思维尚未发育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只会看到眼前的“客厅里有好多玩具”,并不认为“乱”,更不会想着去收拾。所以,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讲了一大堆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去,原因就在于此。

  孩子的理解力非常有限,注定了他们所领会到的和成人截然不同。

不过想想也是,好多事我们自己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

怎么能指望这么个小不点,就能理解成年人的想法呢?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显然,在孩子尚未形成足够成熟的思维前,父母讲再多的道理都是无用功!

 

卢梭说过:“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而导致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往往就是父母自己。

  小学二年级时,我和队友配合失利输了接力比赛,为此我们闹了矛盾。

事后委屈又后悔的我,一回到家就向妈妈倾诉,希望得到她的安慰。可万万没想到,妈妈漫不经心地说:“输了就输了,还能怎么办?

   我平常就劝过你,性子别那么冲,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炸。这回,长记性了吧?!”那一刻,我就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从里到外,心寒透了:

“我也知道吵架不好,但现在我不想听这些。我只希望你抱抱我,哪怕只是一句敷衍的安慰也好!” 然而,我却如鲠在喉,一句反驳都说不出,只是麻木地听着。最后悄悄别过头,擦掉了泪水。从那之后,我就很少再向妈妈倾诉心事,因为我到底怎么想的不重要。对于她来说逮到机会教训我,才是头等大事。

而这正是大多数家长都在犯的错误,始终搞不清孩子究竟想要什么。

道理再好,也只是冷冰冰的语言。

它能给予孩子的温暖,如何跟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一句暖心的问候相提并论呢?

其实,比起父母不理解自己,孩子更怕的是,他们硬把思想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在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中,小S就曾抱怨过:“我女儿现在还会觉得,明星的工作真的好好当,又可以赚钱。她说她好想跟我一样。

我就说不是这样,拍戏也很辛苦balabala……可这么一说,又好像变成我在教训她。

父母一旦用教训的口吻,小孩就听不下去。”看似无力反驳的真相,其实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小S企图用自己的“过来人”的亲身经历,直接让女儿感同身受。

可孩子压根都没有“身受”过,何来的“感同”呢?

而正确的做法,是像好友信说的:“这种需要你的父母跟她讲,妈妈在外面工作有多辛苦,然后你回来告诉她,没关系。

让她觉得你很坚强,让她感动,而不是去教训她。”深以为然。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听到道理”和“明白道理”之间,就是差了一个“过程”。

而这期间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就像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因此,在如何给孩子讲道理上,很显然,信的做法更能被孩子所接受。

因为他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了,而不是一味猛灌“鸡汤”。

与其一味去灌输成年人的观点,不如先去理解孩子的心理。

让他们自己觉察其中的真理,来得更加高级和省心!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并不否认“道理”确实能帮助孩子变好,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是,在讲道理之前我们不妨试着先冷静一下,把道理多憋一会,说不定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孙俪曾分享过一则超赞的育儿观:“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痛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

   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是啊,任何一个人深陷负面情绪时:他们最渴望的不过就是,别人的一句“我懂”,一个安慰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年幼的孩子,尤其如此。

当我们主动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后,他们会感到被接纳、被深爱。

到时再循循善诱,才能让孩子更愿意欣然接受那些,冷冰冰的道理。


道理不用“说”,让孩子去“做”。

泰国有位5岁男孩起床后,就吵着读书太累,不想去上学了。

没想到他的妈妈同意了,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如果在街上捡垃圾,并能赚很多钱,就可以放假一天。”

于是,天真的男孩提溜着袋子,就兴高采烈地出门去捡垃圾了。

在炎炎烈日下,小家伙停停走走,一天下来才走了3.5公里,捡到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最后,才换回了2泰铢(折合人民币约0.4元)

一天漫长的路程下来,孩子早已精疲力尽。想搭公交回家,要10泰铢;

想吃冰淇淋,要5泰铢。他只好作罢,灰溜溜地走回家。

最后,妈妈问儿子:“你想工作还是上学?”男孩马上回答:“我想上学!”

因为这一次的捡垃圾体验,他深刻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

这位妈妈用实际行动,就让孩子彻底明白:读书,对于成长有多么的重要。

这可比起你苦口婆心地念叨10次、100次,都来得刻苦铭心!


放下主导的权威,用孩子的语言“讲道理”。

有位网友分享过一段视频:爸妈带孩子逛超市,事先说好买玩具不能超过50元,孩子满口答应。 到付钱时,爸爸提醒孩子玩具超过了50元。

发现违约后,孩子恋恋不舍地放回玩具。回到家,爸爸拿出藏在怀里的奥特曼,告诉孩子:因他守约不买超出金额的玩具,这玩具就当作礼物送给他。孩子开心地拥抱着爸爸。


越好的教育,越是自然,少有强迫。 这就需要父母放下权威和命令,换着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结果往往更加让人满意。

正如心理学研究表明:“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

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明白某个道理时,先安抚好他们的情绪。

再用你温柔坚定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即便发生了不愉快,你也对他们不离不弃。

最后,当孩子的情绪稳定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去帮他们分析问题的所在。

借此才能通过言语,把道理传授给他们。

时刻记得,先给到孩子“通情”,他们才能“达理”。

家,始终是一个重在传达爱的地方,而不是过度计较真理的辩论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