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新闻
家教新闻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教新闻
关于在全市关工系统开展向史万春同志学习的决定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18-11-16  浏览:3081 次    字体大小 :

阜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关于在全市关工系统开展向史万春同志学习的决定

 

 

史万春,男,汉族,安徽太和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原《安徽日报》驻阜阳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2009年起任阜阳市关工委副秘书长。史万春曾荣获“安徽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他的作品曾获得全省、华东九报和全国好新闻奖。2018年9月26日,史万春同志因病去世,享年77岁。

史万春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是新时代“五老精神”的忠实践行者,是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史万春同志退休后,没有回条件较好的省会城市,他热爱阜阳并选择留在阜阳。他对宣传阜阳作出过重要贡献,曾连续9年跟踪阜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并仅就这方面的稿子在《安徽日报》发表了近百篇。2009年2月,史万春应邀到市关工委工作,从此以关工委为家,直到去世为止。史万春牢记党的宗旨,真情关爱后代,在关工委主编的《阜阳关工通讯》为指导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助推阜阳关工宣传工作步入全省第一方阵。史万春同志在身患癌症、多次入院治疗的情况下,仍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工作,为党的关工事业燃尽了生命之火。史万春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市关工委决定,在全市关工系统开展向史万春同志学习活动。

一、学习史万春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信仰。史万春把为党工作当作是他的本分,把做好工作当作是他对党的报恩,把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当作是他对党的信仰。为讴歌改革开放40周年,史万春患了癌症在医院化疗的同时,将真情诉诸笔端,写出了《我为阜阳改革鼓与呼》的文章并公开发表;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间节点上还强打精神去为中学生讲党的光辉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史万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的时代特征。

二、学习史万春同志不忘奋斗初心、倾情关爱后代的博大情怀。他精心编好每一期《阜阳关工通讯》以正确指导关心青少年工作。他自我加压,自找苦吃,亲自为青少年编写了近5万字的通俗易懂的《经典简说》。他着力为青少年做实事,助力丰富青少年国学知识以提升其传统文化修养。他说我们这些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要以极大的热忱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青少年爱国、爱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史万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坚持去学校为青少年作报告,弥留之际想的还是教育青少年。向史万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关心下一代为己任,在新时代的关爱工作中奋发有为,努力在平凡的关工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三、学习史万春同志强化使命担当、工作务实创新的优良作风。史万春敬业务实创新,主编《阜阳关工通讯》,他制定从严用稿标,杜绝关系稿和人情稿。他从培养一代合格接班人、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认识全市关工宣传工作,提出创新工作建议,全市一支关工宣传队伍不断成长。《阜阳关工通讯》越办越好,对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阜阳关工宣传走在了全省关工系统前列,受到省关工委和中国关工委的表彰。他亲自采访撰写的《习副主席视察过的村级关工组》一文,先后被省关工委和中国关工委刊物采用,并被列入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历史性大事。向史万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苦干实干,勇于创新,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对事业高度负责,为工作殚精竭虑,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实现新时代关工工作新作为。

四、学习史万春同志淡泊名利地位、始终严于律己的道德品格。史万春视名利淡如水,看工作重如山。他从关工委下乡采访,从不让人来车接送,而是自费乘公共汽车;他也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宴请;即便是公家事,他也不报车旅费和合理的补助费。办公室里他常常来得最早,走得最迟,晚上加班是常事,双休日也多在办公室里度过。作为具有高级职称的老站长、老同志,他在关工委能像临时工一样,冒着刺鼻的臭味去冲刷办公室的公共厕所,长长的办公室走廊他从这头拖到那头。史万春对自己近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体现了他做人的大格局和大修养。向史万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淡泊名利、克己奉公,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五、学习史万春同志百折不挠奋进、倾尽所能奉献的无私境界。2017年9月,史万春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可他并没有被绝症吓到,一边接受治疗与病魔斗争,一边到办公室上班继续工作,丝毫看不出他是个患有重症的古稀老人。年老体弱,化疗常常折磨得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但精神上仍乐观进取。进入2018年,史万春病情不断加重,但他还是多次谢绝领导和同志的劝告,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想着再写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文章,再为青少年讲一讲新时代中国梦。向史万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百折不挠,无私奉献,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全市各级关工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史万春同志先进事迹作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做好关工工作紧密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广大五老要以史万春同志为榜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新时代阜阳关心下一代事业再创辉煌、为助力现代化大美阜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阜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8年11月6日

 

史万春同志事迹

新时代“五老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追记阜阳市关工委副秘书长、原《安徽日报》驻阜阳记者站站长史万春

 

2018年9月26日,77岁的阜阳市关工委副秘书长史万春永远地离开了他晚年钟爱的关工事业,把人生的句号画在关工委,把生命定格在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上。阜阳市关工委的同志在缅怀与追思中形成高度共识:老史同志是新时代“五老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他以实际行动展现出阜阳五老风采和良好形象,向新时代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对党无限忠诚——小事助力大事业

史万春是从旧社会的苦难中走过来的人,全家在解放前逃荒要饭的情景他始终萦绕脑际,是共产党把他一家从居无定所、兵荒马乱的“跑反”生活中解放出来,是党组织把他从工人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主任记者:安徽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他的作品曾获得全省、华东九报和全国好新闻奖。所以史万春把为党工作当作是他的本分,把做好工作当作是他对党的报恩,把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当作是他对党的信仰。面对鱼龙混杂的自媒体信息,他教育下一代不信谣、不传谣。

史万春于2003年正式退休后,没有回条件较好的省会合肥,他说自己的记者生涯都是在阜阳度过的,他为宣传阜阳做出过重要贡献,曾连续9年跟踪阜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并仅就这方面的稿子在《安徽日报》发表了近百篇。他说阜阳虽然暂时穷了点,可心中却深深爱着她。刚退下来时,他一度享受着在职时不曾有过的天伦之乐和休闲生活。可家人说他天生就是个不会享福的人,放着清闲不清闲,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工作情节,老想着怎样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夫、广泛的人脉关系、知名的记者声望,也有大企业聘他去“发大财”,可他的兴奋点不在这里。

2009年2月,阜阳市关工委领导找到他征求其意见:到市关工委来,尽点义务,干些耍笔杆子活咋样?他二话没说,啥条件没讲,立即到关工委上班,以饱满的工作激情主办《阜阳关工通讯》,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写到: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直到我不能干为止。

退休不是工作终点,离岗不能闲着;对党报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透过史万春的专著《今生散记》,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跃然纸上,力透纸背。他认为自己在关工委所能做的虽然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正是千千万万的“五老”所做的一件件小事,才成就了我们党关心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为助力辉煌这份伟业,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史万春患了癌症在医院化疗的同时,将真情诉诸笔端,写出了《我为阜阳改革鼓与呼》的文章并公开发表;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间节点上还强打精神去为中学生讲党的光辉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工作务实创新——小刊也能大作为

“史万春是一面旗帜,他引领了阜阳关工事业的宣传”。同事们这样评价。史万春孱弱的身躯中有着使不完的工作点子,他不仅高度敬业,而且务实创新;他不仅自己注重社会宣传,更重视整体宣传队伍建设。虽然主编的是内部小刊物《阜阳关工通讯》,但史万春却认为小刊物也能大作为,内刊的质量如何,关键是看作者群的素质和水平;小刊物的影响力如何,关键要看文章是否符合实际,能否推动工作。

为此,他给自己和相关同志定下两条准则:一是以质取稿,杜绝关系稿和人情稿。老史时常与县市关工委写稿人主动联系,哪篇稿子为什么给用,为什么不给用,都讲得清清楚楚。颍泉区行流镇有位老年通讯员,有篇稿件内容不错,主题很明确,就是文字功夫差一些,标点符号用的也不准,老史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坐在身旁一句一字一个标点地带着他改稿,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优秀通讯员,并于耄耋之年光荣入党。二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他从培养一代合格接班人,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认识全市关工宣传工作,提出并实施了对县市区关工委通讯员和县关工委分别开展一年一次培训和评选,全市一支关工宣传队伍不断成长。

史万春不忘初心,笔耕不辍,只要看准了的重大事件一定沉到第一线采访,他说这是一种责任。2011年4月8日,时任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阜阳视察新农村建设。按说这事与史万春没什么关系,可事后他得知习近平走进了颍州区白行村关工委办公室,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他意识到从关工事业看这是关工委的一件大事。于是他与市关工委的同志赶到白行村找村关工小组接待过习近平的村干部座谈,写了一篇《习副主席视察过的村级关工组》,先后被《安徽关工通讯》和《中国火炬》刊用,后被列入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历史性大事存入史册。

近十年来,正是由于史万春的创新举措以及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阜阳关工通讯》才越办越好,对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也使阜阳关工的内部宣传和社会宣传走在了全省关工系统前列,受到省关工委表彰和中国关工委领导的亲临指导与高度赞扬。

对青少年呵护有加——小书彰显大关爱

史万春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除了精心编好每一期《阜阳关工通讯》以正确指导关心青少年工作外,还自我加压,自找苦吃,广泛收集资料,认真阅读经典,科学谋篇布局,亲自为青少年编写了近5万字的通俗易懂的《经典简说》。前年春节,家在广州的二儿子接老史去那儿过年,他拒绝儿子带他去周边游玩,甚至大年初一把自己关在屋里,啃《四书》《五经》,做笔记摘抄,为青少年编书做准备。老史把《经典简说》的装帧设计也搞得古色古香,形似口袋书,以方便青少年携带。老史说他的目的就是想为青少年做点实事,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点力,丰富他们的国学知识,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他在序言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自己的关工情怀:我们这些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要以极大的热忱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青少年爱国、爱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史万春以生命履行自己的诺言,用与死神赛跑速度诠释对青少年关爱的意义,边化疗边调研边为青少年备课,剪报卡片堆满了桌子,讲稿上写得密密麻麻。今年6月8日,老史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强忍病痛赶到颍州区九龙中心学校为师生作了一场“放飞中国梦 高歌新时代”的主题报告,他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经典简说》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联系青少年的思想和学习实际,从文化自信的高度,热情讴歌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青少年要听党话,跟党走,做时代新人。

      对典型培育匠心独具——小笔写就大文章

如同广大五老一样,史万春工作在关工委有其政治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他的经验优势就在于笔尖流淌出的优美文字,他用手中的一支小笔写出精彩的关工故事,为党的关工事业增光添彩。

抓好关工典型,做好正面宣传,是史万春从事关工工作后经常思考的一件事情。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职业中学退休教师解永志是阜阳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老典型,《中国火炬》等报刊曾先后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如何激活这个老典型,挖出时代感强的闪光点,让老典型开出新花,放出异彩?史万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新思考解永志的宣传,产生了新的思路:跳出原有材料框框,让典型的小角色担当起社会大责任。他结合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拟从文化惠民的角度培育好宣传好这个“五老”的老兵新传。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史万春就把会议公报和《人民日报》社论送给解永志学习,并建议他用全会精神创作适合留守儿童传唱的歌曲。两天后,史万春又挤农村公交班车到解永志家帮助修改和研究。从解永志家回来后,他又从解永志过去的一大叠材料中认真挑选,写稿时删繁就简,内容求精、语言求实、形式求活,反复修改后形成1400的稿件发到《安徽日报》,很快被该报头版头条以《带着留守娃 唱响欢乐的歌》为题发表。退休13年后写的稿子还能上头版头条,这在已退休的《安徽日报》编辑、记者中还没有过,在全省关心下一代事业宣传中也没有过。当同事向他祝贺时,他却感谢关工委为他提供了平台,并将为关工事业写稿称之为文化养老,看作是自己最好的休闲养老方式并乐在其中。

       对己要求无私奉献——小我反映大修养

老史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做事的风格就是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说老年史万春以关工委为家一点也不为过,办公室里他常常来得最早,走得最迟,晚上加班是常事,双休日也多在办公室里度过。其实,文字工作岂止在办公室8小时,老史常常利用吃饭、散步、睡觉的时间构思和修改文章。而作为具有高级职称的老站长,他没有一点架子,甚至象临时工一样,冒着刺鼻的臭味去冲刷办公室的公共厕所,长长的办公室走廊他从这头拖到那头。老史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和无悔人生,本身就是一本写给下一代的最好教科书。

老史的确是一面镜子。商品社会里,有人把钱看得很重,可家庭并不宽裕甚至略嫌紧张的史万春,却把钱看得很淡。他厌恶有偿新闻,不跟风,更不会为一己私利去给某个人树碑立传。他从关工委下乡采访,从不让人来车接送,而是自费乘公共汽车,他也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宴请,而是在街边随便买点充饥。即便是工作和公家事,他也不报车旅费和合理的补助费。关工委评他为市先进,他认为工作是大家干的,推辞不掉,他就把奖金用在了相关同志身上。史万春对自己近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体现了他做人的大格局和大修养,而他却认为这些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并且做得是那么自然。

2017年9月,史万春被查出罹患食道癌。可他并没有被绝症吓到,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到办公室上班,丝毫看不出他是个患有重症的古稀老人。可毕竟年老体弱,化疗常常折磨得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进入2018年以来,老史的病情不断加重,但他还是多次谢绝领导和同志的劝告,依然坚持到办公室工作。然而,无情的癌细胞还是在老史体内迅速扩散,打从九龙中学回来后他就再也支撑不住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老史喃喃地念叨着还有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文章没写呢!还想再为其他学校的青少年讲一讲新时代中国梦呢!

这就是史万春:一位把余生都奉献给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老同志,一个新时代五老学习的好榜样,一面阜阳关工宣传战线上高高飘扬的旗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