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说“卧槽”.. | [12-23] | |
如何缓解孩子的厌学情.. | [12-21] | |
临泉三中举办“携手共.. | [12-20] | |
人民日报:再厉害的教.. | [12-19] | |
临泉县关工委在迎仙路.. | [12-17] | |
关于第二届“好家风伴.. | [12-16] | |
颍泉区2024年“中.. | [12-13] | |
人民日报:务必教会孩.. | [12-13]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学苑 |
提高耐挫能力 增强心理健康 追求成功人生 | 互动留言 |
发布时间:2018-01-27 浏览:1826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阜阳市关工委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群
引言(问题导向) 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心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导致的青少年价值观错乱、品德下滑、意志薄弱、心理承受力差而引起的违纪、自杀、杀人等问题。近年来,一些心理承受压力能力较差的成人和青少年,因不能承受学习、升学、就业、失恋、婚变、生意亏损、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而患病、自杀、杀人的恶性事件时有所闻。因此,重视德育和心育、提高耐挫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广义的德育概念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品质教育,包括品德知识、品德心理、品德实践能力教育等。)
正文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其表现为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坚强、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心理健康的人,能理智,现实,客观地认识挫折,勇敢地面对挫折,主动地调整心态,积极地适应挫折环境,不怕失败,总结经验,积极进取,“屡败屡战”,因而获得成功的人生。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甚至自杀、杀人,是耐挫能力差、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不论成人或孩子,都有因耐挫能力差而酿成的人生悲剧。因学习任务过重、精神压力过大而自杀者有之,因考学失败自杀者有之,因学习退步、怕挨批评离家出走者有之,因人际关系紧张而报复社会、离家出走,甚至杀人、自杀者有之,因炒股被套、做生意亏损自杀者有之,因恋爱失败、由爱而恨杀人、自杀者有之,因嫉妒他人杀人者有之,经不起批评和委屈而出走、报复、杀死老师和家长者有之,因大学毕业找不到好的工作,或因承受不了失业、贫困的困境而轻生者有之。因承受不了亲人的关爱而自杀者有之(毕节市一家留守三个孩子一起自杀)……因此,易中天教授发人深省地说,中国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什么成功学,而是挫折学、失败学,要不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遇到一点点挫折动不动就自杀呢?首先要告诉孩子们,你会遭遇很多困难挫折,你自己选择的经历自己要埋单。而另一方面,所有的挫折、所有的阅历都是财富。摔个跟头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样他们的心理才会强大起来。可见提高成人、进而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是家长们必须重视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研究课题。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句话是正确的。条件之一就是失败者面对失败或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面的几件事告诉我们:挫折忍受力太差,经不起挫折或失败,学习成绩优秀也不会有成功人生的。 10多年前,云南某大学学生马家爵因不能承受同学说他打牌作弊的委屈,竟连续杀死四个同学!中学生徐力因承受不了母亲高要求带来的巨大压力,竟然杀死了自己的母亲!2015年一年里,就有三个学生(高中、初中、小学各一个)因不满老师的批评教育而杀死了老师。近几年,大中学生因不能承受学习压力、或因失恋而自杀或杀伤他人的事件屡有发生,阜阳也有好几个中学生自杀。前不久,阜阳某高中学生,因不满老师搜查手机而自杀。也有不满父母批评教育杀死、绑架父母的不孝之子。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成绩结果,青年名落孙山。青年为此深感绝望而自杀,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然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是统计出了差错,实际上他的成绩第一。但很快又传来消息,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他连这点小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又怎能在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呢。 十年前,来自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的消息说,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有专家推算,我国每年有28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估计近几年更多。因为青少年更多、就业压力更大,应试教育更甚,专家表示,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应认真研究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孩子一起积极预防或减少挫折的产生,树立辩证的挫折观,创设情境,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自我挫折后的调节,乐观、冷静地对待挫折,从而提高耐挫能力,增强心理健康,追求成功人生。 一、挫折的涵义 挫折是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行为受阻、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情绪状态。它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1. 挫折情境——需要不能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如考试不及格、升学失败,挨批评、比赛没得到好名次、失恋、生意亏损、官场失意、犯错误、意外伤害等,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2. 挫折认知——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主观的。 3. 挫折反应——伴随挫折认知,主体对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如愤怒、焦虑、不安、出走、自杀、杀人等。 在以上三者当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挫折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上面例子中的大中学生,都是有了错误的认知,才导致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悲剧。 挫折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战争、自然灾害等,我们有时无法避免,主观方面的因素,经过努力学习和锻炼,是可以避免或解决的。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1)自然环境原因,如天灾,疾病等;(2)社会环境原因,如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风俗、宗教等。主观方面原因有:(1)个人的体力、生理(残疾、丑)等方面的条件,使其不能随心所欲地达到目标。(2)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个人遭受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适应能力。挫折承受力低的人几经挫折,就会造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挫折承受力高的人,能够积极面对现实,经得起挫折的磨练。(3)抱负水平。同一情境对于抱负水平高的人说可能是挫折,对抱负水平低的人,可能不构成挫折,或挫折程度不深。 近年来,人们普遍感到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越来越差,挫折后的反应越来越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温室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多数孩子们,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物质富裕的环境之中,享受着祖父辈们过多、过度地呵护、迁就和溺爱。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些家长想让孩子成功,又不给孩子在失败或挫折中经受磨炼、提高耐挫能力的环境和机会,很多家长只准孩子学习进步,各方面优秀,不准孩子学习退步或违纪犯错有失误,怕孩子吃苦受累,不让孩子做家务,不给孩子克服困难、犯错纠错的机会,孩子没有挫折的经历,没有体验过失败的痛苦,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儿一样,丧失了挫折的承受能力,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遭受困难和挫折,便会茫然失措,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严重者患精神疾病,或自杀、杀人。 2、就业竞争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口太多,就业竞争的压力一直很大。加之许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人们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只得高价择校,以考上好大学。因此,素质教育提出已有30 年了,中小学仍然是“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压力依然如故,有的地方甚至有增无减。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忽视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致使学生情绪消极,意志薄弱,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 三、提高耐挫能力,增强心理健康,追求成功人生 人人生挫折十有八九。生必然要承受诸如学习、就业、工作、经济、竞争等各种各样的压力,可能会遭遇升学失败、恋爱受挫、事业不顺、工作下岗、人际关系紧张等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有些外部压力,如学习、就业压力目前是无法减轻的,除非你甘居落后,退出竞争。有些因自然的、社会的原因给人带来的挫折也是无法避免的。面对各种必须承受的压力和挫折,人们只有提高心理承受各种压力和挫折的能力,才能增强心理健康,追求成功的人生。 (一)正确认识挫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 消除引发挫折感的不合理信念 性格的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是外部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而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即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恰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恰当,甚至失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艾利斯总结了三条常见的不合理的信念: (1)绝对化要求。即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会发生或必不发生的信念。通常与“必须”、“应该”等词联系在一起。如“我爱你,你必须爱我”、“孩子必须听大人的话”、“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等。 (2)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即一件事情失败了,便推理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无能,从而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 (3)糟糕透顶的情绪状态。即认为某事情发生了会非常可怕,一致于无法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环境里。如学生、孩子出走,自杀、杀人等。 2. 树立辩证的挫折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挫折十有八九。每个人在迈向人生的目标途中,难免会有挫折,我们应该把挫折看成是通往目标途中必然的事,而不是一种不幸。 挫折不是失败的代名词,更不是挫人志气的沮丧剂,它是考验人的韧力和耐力的测量器,是鼓励人在跌倒时奋勇再起的能源。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帆风顺,事事成功,很容易使他得意忘形,自负、自大。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遇到挫折就气馁,自怜自怨,羞恼忿怒,怨天尤人,使挫折愈演愈烈而成为永远的失败者。 恩格斯说,不幸是一所伟大的学校。世界上只有一种不幸比任何不幸都不幸,那就是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不幸。尽管谁都不愿意遇到挫折、逆境,但能让人聪明和成熟的只能是挫折和逆境。 智慧的人是从自己的挫折中吸取的知识比从自己的成就中吸取得多的人。经过挫折而痛苦的人,有机会为下次的成功微笑。因为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 曾国藩曾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余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功夫。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以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我们应该树立辩证的挫折观。下面的话对我们树立辩证的挫折观有启发作用: 苦难造就天才。不受失败的磨难,何来成功的芬芳。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苦难使人奋发,促人成熟,苦难使人坚强、刚毅。没有苦难关,何来成就感。 苦难对强者是一剂良药,对弱者是一济毒药。苦难是幸福的前奏,它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历了苦难就能从心理上征服苦难,从容应对各种变化,一时失败就认为人生漆黑一团,这是脆弱,更是幼稚。 我对以上这些话有比较深刻地体会,因为我经历了较多的挫折。其中一次重大的挫折是在1974年,国家开始推荐知青上大学。和我一起第一批下放的知青都招工走完了,大队推荐我到公社参加选拔考试。凭我的成绩理当再推荐到县里。结果当时分管知青工作的一个干部,把自己的儿子从外地转来,顶我的名额被推荐上了大学。我只得仍然在农村当民办教师。没有了进城的希望,我就发愤学习,努力教书,从生产队的红儿班,教到大队的小学、初中,这对我这个初中生来说,已经知足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学相长中,我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我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后,考上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招工没走掉,对我是个挫折;推荐上大学被顶掉,又是一次失败。后来考上了大学,当上工人的知青又很羡慕我,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时命运(客观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但人的主观态度是完全可以选择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人选择了软弱的顺从,有人选择了不屈的抗争,有的人甘心做命运的奴隶,有的人则要做命运的主人。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正如《情商》所说:不同的心态决定不同的命运。 在人生的道路上,受挫一次,对生活加深一次理解;失误一次,对人生多一分醒悟;不幸一次,对人世间的认识成熟一层。 当你跌倒时,不要空手站起来!要从跌倒中得到一些启发,学习从失败中致胜的道理,领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英国有句谚语:如果你想摘玫瑰,你就要不怕刺。成功和失败也像玫瑰花和刺那样密不可分。机遇常与失败相伴,你要把握机遇,就必须有承受挫折的勇气。 伟大的成功必须首先能经受巨大挫折的考验。著名的企业家杰克·本顿说:“失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从失败中获得的东西,都是我赢得成功的必要的投资。”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关键在于人要有长远眼光,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只有那些能把顺利和挫折、欢乐与悲哀看作一回事的人,才能体验到挫折中的顺利和悲哀中的快乐。 挫折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两者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消沉,原因是主观上夸大了挫折的消极作用,没看到挫折的积极作用。 正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正确地、辩证地认识了挫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梯、成功的起点,就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以平常心看待挫折。爱迪生研究制造灯丝,试验了1000多种材料,失败了9999次后,有人问他:“你第一万次会失败吗?”他说:“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另一个制造不出电灯泡的方法。” (二)正视自己,确立相应的抱负水平 人受到挫折后,需要正视自己,重新衡量自己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过低,容易实现,不能使人产生成就需要的满足感;目标过高,不能实现,会产生失败感,即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烦恼越多。想减少挫折,就要正视自己,确立与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抱负水平。好高骛远,往往一事无成。倘若人生目标定得太高,常会因为难度大而半途而废。许多人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目标太高远而丧失信心。家长们不要对孩子寄过于多的希望,确立过高的目标,提出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否则,孩子会永远生活在失败和挫折之中,导致心理不健康,精神不愉快,学习不努力。 (三)创设情境,培养挫折承受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即人们常说的“磨难教育”、“吃苦教育”。良好的挫折训练和教育并不在于保护孩子免受挫折,而是创设和安排适当的情境和条件,使孩子有机会磨练意志,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实现目标。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引导孩子: 1. 志向远大。因为目标(即志向)具有激励作用。“伟大的毅力来自伟大的目的”。 2. 胸怀宽阔。 鲁迅说:“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我们应学习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努力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 意志坚强。莎士比亚说过:“千万人的失败,都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这正是成语“功亏一篑”的意思。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挫折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并以此来砥砺自己的意志,最终获得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是失败后的退却。常桦在其《意志决定成败》一书中说:“成功与失败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是在于意志的差异。人只是因为意志比较薄弱,才会有那么多弱者、失败者,而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才是少数的成功者。” (四)加强自我挫折后的调节 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要帮助孩子学会挫折后的自我心理调节。 1、加强自我控制,以积极的态度消除挫折 (1)用理智、意志控制情绪。 遇到挫折后,怨天尤人,任凭情绪发展,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或者从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有人以能否控制情绪为标准,把人分为三类:一是“圣人调情”——圣人能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感情;二是“君子制情”——君子能克制自己不健康的感情;三是“小人纵情”——小人放纵自己的感情。冲动是魔鬼。我们必须加强挫折后的自我情绪调节,努力做“圣人”、“君子”,千万莫做“小人”。 (2)用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难。遇到挫折后,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正确估计挫折的后果,认真总结经验,重新认识环境,调整目标,制定计划,安排力量,才可能克服挫折,转败为胜。清朝名臣曾国藩,在开始镇压太平军的行动中,由于战略战术不对,经常打败仗,有一次竟然全军覆没,曾国藩急得要跳河自尽,幸亏师爷拉住了他。在师爷的帮助下,他冷静地分析打败仗的原因,改变了态度,将给皇帝奏章中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最终打败了太平军。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是成功之父。孩子考差了,或违反纪律挨批评了,正式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教育契机。家长应引导孩子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帮孩子总结经验教训,自己教育自己,而不是打骂和训斥。 2、自我调节的方法 (1)宣泄情绪。气宜疏不宜堵,宜畅不宜抑。适当的宣泄,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应该控制情绪,不能无限制的压抑。过分压抑会导致疾病。宣泄有以物出气,运动发泄,如打球;有置换角色,转移性宣泄,如读书、旅游;有淡化烦恼,幻想性宣泄。宣泄的方法是与可信任的人,或老师、或父母、或同学、或朋友交谈、倾诉。孩子遇到挫折、心情不好时,家长应该耐心地听孩子倾诉。有人说,与两个人交谈,能减轻二分之一的痛苦;也可以与同学一起登山、郊游,找个无人处大吼几声;参加一些有益的文艺、体育活动也可以排解挫折感。但切记迁怒于人,要学习林则徐的“制怒”,学会忍耐。大丈夫能屈能伸,好男儿能刚能柔。 (2)厌恶法。运用惩罚性、厌恶性的刺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些不良行为的方法。如在失恋后痛苦的时候,就想对方过去的坏处或缺陷,从而抑制对恋人的思念,摆脱苦闷。 (3)正视自己,恢复自尊。“知耻尽乎勇”。人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承认失误,摆脱失败,坚信成功就在前头,用新的热情和信念去充实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信心和自尊,其生活会百倍地困难,因为“哀莫大于心死”,最可怕的是“心灵的荒芜”。 (4)把挫折变成动力。挫折的有积极方面,失败不失志、不失态才能成功。此所谓“多难兴邦,多难兴才”、“自古英雄多磨难”。司马迁在《抱任安书》中,列举了我国古代把挫折变成动力、变失败为成功的典型人物:“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人物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能激励我们战胜挫折,追求成功。 (5)用新的成功取代挫折。拿破仑曾说: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当我们在遭受挫折后的一定时间内无法排解和战胜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搁置挫折,去做另外一件容易成功的事情来代替它。当我们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的时候,成功感取代了挫折感,以前的挫折已不再是挫折,痛苦也已经不存在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苦难育美德,坎坷出智慧,忧患是财富,家贫显孝子,国乱出忠臣。朱门豪富多出纨绔子弟,寒门穷家能育治世良才。只要我们自信、积极地面对挫折,在任何压力、困难、挫折面前,在别人的任何攻击、诽谤、陷害面前,都以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冷静面对,愈挫愈勇,屡仆屡起,就会有成功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马绍斌.心理保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咨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黄石卫.校长心理健康与调节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庄恩岳.人生的每日忠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5]史林.曾国藩成功学全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6]吴章鸿.每天进步一点点[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7]杨博一.哈佛情商设计[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8常桦.意志决定成败[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