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孩子学习的三大动力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4-07-18  浏览:50 次    字体大小 :

原创 亚东讲心理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都会遇到一个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孩子学习没有动力。

每次家长讲座结束后,家长们问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我家孩子没什么学习动力。奖励他吧,他好像也不在意;讲讲学习的重要性吧,他似乎也听不进去。成绩不上不下的,让人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普遍而且非常重要。它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即使花时间来详细讲解,家长也很难立刻实施,马上见到效果。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经常感到难以回答,觉得即便解释清楚了,家长也可能无法真正做到。

不过这个问题确实是有明确答案的,我尝试用一篇文章彻底讲清楚:孩子学习的动力到底来源于哪里?

要想弄清楚动力的来源很简单。想一想对于普通的上班族,他们的动力来源于哪里?

毫无疑问,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赚钱。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学习,他们的分数就相当于他们的“收入”,这两种场景非常相似。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第一个重要动力来源就是他的分数。分数就是反馈,可以带来成就感、价值感和自信心。

如果孩子在过去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赞赏、荣誉和价值感,他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愿意去做,并且能做好,自然而然地就会越来越主动地去学习。

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好,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自然会越来越喜欢做。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第一个动力来源是价值感和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不是靠父母的夸奖或画大饼得来的,而是来自于他的成功经历。

父母要经常启发孩子,鼓励他回顾过去做得不错的事。当他做到了之后,父母再进一步鼓励他,让他有价值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他可能会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表扬、鼓励和认可,这是人类的共性。

第二个动力是自主性。

很多人在工作中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工作不仅是为了赚钱、升职加薪,即使两个薪资相同的工作中,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不同,这可能与他在工作中体验到的自主性和决策感有关。

有的公司给员工很大的自主性,他们能够自己决策。相反,有的工作尽管工资还行,但员工没有任何决定权,只能完全被动,完全听话,没有任何的自由空间,这样自然就没有动力。

比如高速收费员、景区售票员,这些工作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性,你就像一个机器一样就行了,这种工作是非常容易让人倦怠的。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他能体验到自主性,知道自己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而不是被迫去学习,比如“考不上大学就去打工”或“考不上大学就去当服务员”,他会觉得被迫学习没有自主性。

要激发他的自主性,可以经常和孩子探讨学习的意义。尽管一开始大部分孩子会觉得学习没用,但通过不断启发,孩子会逐渐明白学习的作用和未来的准备。当他明白学习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他的学习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

我以前工作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工作几年后我也感到职业倦怠,觉得每天重复的工作很无聊。

后来一个前辈提醒我,不要总觉得是为别人工作,要想想现在的工作为将来积累了什么经验和资本,将来可以跳槽到更好的单位。

这让我意识到,工作不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发展积累经验,这种思维转变让我从被动变为主动工作。

孩子学习的第三个动力是归属感或安全感。

这点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在工作中,如果单位的氛围是“你不好好干就开除你”,员工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保命”而已,无法发挥出潜力和创造力。

孩子也是一样,很多父母对孩子说“你考不上大学就完蛋了”,这相当于把孩子的后路都断了,让他觉得只有一条路可走,这样反而会增加压力,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一条好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告诉他们有很多选择,即使考不上大学,还有其他出路。这样,孩子会卸掉很多负担,更加轻松从容地去尝试。万一学习真的不行,还可以尝试其他途径。

我知道一定会有父母反驳,给了孩子足够的选择,他会躺平摆烂!但这种担心其实过早了。现在孩子可能连基本归属感和安全感都没有,你远远不用担心他会躺平,这是父母的过度焦虑。

同时即使给了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也不一定会躺平,还有价值感和自主性两种动力,这三者会共同发挥作用。

孩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价值感和自信心、自主性以及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三者共同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推荐文章